本帖授予金马的理由如下:
文笔顺畅,有理有据,观点清晰,喜欢最后那一段。
==============以下为正文部分=============
【梦回红楼】浅论林黛玉的悲剧起源与必然性
林黛玉,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女神,包括作者曹雪芹,包括我。
林黛玉的出生非常高贵,父系林家乃前朝勋贵,祖上有从龙之功,跟贾家一样曾被封为王侯,只不过因异性王代代削减制度,三代承袭下来林家的爵位没有了,林父科甲出身官至巡盐御史,且充当耳目视听多年说明林如海深得皇上器重。
母系贾家乃国公之后,祖上战功彪炳还救过先帝,自是比文官出身的林家更享尊贵。古代世家大族讲究门当户对的同时低嫁高娶,为的是通过子女的婚嫁维系形成利益集团将荣华富贵延续下去,于是便贾政娶了权利中心的王氏,贾敏嫁了没落势单的林如海。
林黛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无疑是清贵孤高的,又因无兄弟姐妹母亲早逝,而林父怜其体弱爱其聪慧从不拘束她,自幼将她当作男子教养,便养成了她要强独立自由不羁的性格,在封建礼教社会是非常难得又不合时宜的,光从这点就奠定了林黛玉注定悲剧的一生。
如果林如海长命能够护住她不受寄人篱下之苦,如果盛世安稳不被卷入历史洪流,她这样的性格一定会成为当时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奇女子。可惜作者恰恰设定了林父短命皇权更迭,下一任皇帝收割上一任养肥了的世家是帝王之术,所有受到前朝恩惠的家族都将被清算,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局势驱赶着她奔向表面光鲜的贾府,于是林黛玉因此遇到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贾宝玉和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彼时她正天真烂漫,并不知前路多么崎岖,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她的青春年少。
然而从周瑞家的送宫花到王夫人打杀晴雯,再从王熙凤戏称“做我家媳妇”到金玉之盟,一步步把她从纯真伶俐逼到尖酸刻薄直至香消玉殒,真是个吃人的社会啊!
在此之前作者安排贾雨村为林黛玉的老师,教导三年之久。贾雨村其名作者指明了假借村言戏说其实是为了规避时势打击;贾雨村其人虽然有才,却自私自利圆滑世故与林黛玉的格格不入,却很奇妙的成为了师生,不得不感叹作者用心良苦的安排,旨在劝导林黛玉要放下尊严同流合污,做一个合乎常理的女子。然而并没有成功,林黛玉的判词是芙蓉君子暗合出尘脱俗,孤标高洁,宁死不屈。后来寄居贾府因此受到“风刀霜剑严相逼”,直至“寒塘渡月影,冷月葬花魂”都在常理之中。
而与贾宝玉的相识相知到相爱正是她的人生高光时刻,也为最后不能相守铺垫了更深层次的哀伤。就像落日余晖的绚丽瞬间就被暮霭吞噬殆尽,徒留悲凉。她的爱情观非常正,面对情敌她的拈酸挟醋都是针对到处留情的渣男,从未为难过同为女人的宝姐姐。甚至对将她比作戏子的史湘云也很宽厚,她知道史湘云对贾宝玉的心思,只是去试探他刺激他而容忍史湘云。
至于贾宝玉是不是良人且不提,单就那个时代的背景下贾宝玉也是个悲剧人物。他不光年纪小不能担事,身上还背负着君纲父钢,还有孝道的压制以及经济不独立、没有人脉,这些都是造成他眼睁睁看着大厦将倾心爱的人离世却无能为力,而且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下就算他听了宝钗的经纶文章,也不会有什么出路,抄家是必然趋势,除非老皇帝不薨逝,新帝不追究,从千年封建王朝历史角度看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悲剧都会发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识时务者不一定为俊杰,苟且偷生者不一定能安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贾宝玉虽然极度厌恶读书做官,却并没有胆量公然反抗,只一味的妥协逃避,最终落得出家苟活;林黛玉积极反抗却输给了庞大而沉重的封建制度,最后落得以死循道。众人皆活她独死,谁清谁浊,高下立判。
大时代背景下某个人的叛逆影响太微弱了,作者没有玷污他的女神,让她“质本洁来还洁去”,早点回去,重新投胎转世到吏清政明的后现代,没有礼教束缚,独立自尊,做一个不被俗事纷扰、安静作诗、性情温和的好女子。
至此,实爱此姝,但笔力篇幅所限,言之未尽者以一曲荒腔走板小调为结~~~
原说绛草仙姝还泪,却为何,最后都付与、缱绻情愁?玲珑心窍玉搔头,粉妆唾面风波后。飞烟乱走,帘栊小钩;雪刀霜剑,无处淹留——叹一声春去也人比花还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