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我去爬山》
“爸爸,只要我表现够好,你就舍不得放弃我,对不对?”
这话看着好心酸。想着,若是亲生的爸爸,不管孩子是不是好,都不会舍弃孩子的。一个成年人,只有自己才会舍弃自己。
爸爸给儿子的也只能给自己有的,他自己没有的也给不了。所以,儿子有怨是正常的。
小孩子发烧是真的会烧坏脑子的,轻重不同。说胡话也是,看着真的怪吓人的。很考验父母的心理承受力。
看完这篇我想大哭的。为父子之间的和解,也为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但是,啊啊啊……说真的,这篇看得人很抓狂的,就是到底谁死了?
最后《以父之名》后那段对话是想象中的想象吗?
李渠风:“就是——我永远都是爸爸的好大儿!”
看到这句我真的笑了,因为我女儿经常这样问我们:我是你们的好大儿吗?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念头和认知,成为一种控制。而这种控制随着孩子的长大,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冲突。所以有的人会说:父母爱孩子要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愿。
当亲子关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无法去接住孩子,往往是因为父母的内心会有一些过不去的坎儿。这些坎儿确实也不好过。这篇里面的父亲一开始因为愧疚领养了这个儿子。后面是真心的想要做好一个父亲。而事实上,他的这份亲子关系先天就是不足的。加上是单亲家庭,孩子的内在性格也会有一些需要补充的地方。所以二人发生冲突就更容易会走上极端。故这篇里面写的嫌疑人有妄想症,是指这个“儿子”吧?从小被同伴欺负,被骂野种。他的心中该是累积了多少的黑暗与无助。所以,他很努力的想要从爸爸那里得到他想要的父爱(安全感),他希望和爸爸成为完美的父子,一起生活下去。可是这世界上是不会有完美的父子关系的。
大约,只有从心接纳了这些不完美和苦难,才有可能找到一些感觉完美的瞬间。所以说,完美只是一种感觉,是人某一刻内心的幸福感觉。这种感觉会随时受到现实世界的冲击。内心稳定且信念坚定的人,才能从真实的人生旅程中,不断感受到幸福,同时溶解那些苦难与磨炼。
再看了一遍,故事是这个儿子因为对父亲不满、恐惧、害怕,所以最后二人在山顶冲突,儿子失手将父亲推下了山崖?而他以为是父亲将他推下山崖,是因为幻想(被害妄想症)?因为,他认为父亲对他一直不满意?二人之间关系一直不好?感觉都可以拍电影了。算了,不看了,我还是不为难我的智商与理解力了。
……
没忍住好奇心,又看了一遍,是这个父亲死后,儿子看到了父亲的日记,知道了父亲的故事?
爸爸用他半透明的双手托住我,安抚着我的脊背和后脑勺,在我耳边轻轻说:“你的亲生父亲是爸爸以前的工友,也是爸爸的伯乐。爸爸最初进这行就是他介绍的。”
看这个半透明的父亲的双手,是一种艺术的处理方式吧。所以这父子二人都有写过日记?
这么一看,感觉这篇写得挺好的。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个逻辑。但是看这些细节感觉有类似借鉴大片的写法。与平铺直叙相比,这种方式值得加分。
《大数据》
作者应该看过很多综艺节目吧。一开头我不太喜欢,感觉很无趣。虚伪。
而跳过这个继续看文章,很有意思,江栀、徐杰,赵伟平,谁都不是省油的灯,原以为最坏,最渣的徐杰,其实是道行最浅的。他最先出局了。
再看,江栀手上的宝格丽灵蛇戒指,象征的是好运或者说希望获得永恒的爱情。她父亲因为科研经费被隐藏项目吞噬,背上了贪墨科研经费的罪名。这个科研项目最强大脑就是赵伟平。赵伟平被江家设计车祸,斩断了翅膀,项目成果还是江家的。江栀用徐家借鸡生蛋,将徐杰似乎玩转于掌心。徐杰还以为自己因为拥有大数据能享受到“偃师”所带来的各种附加福利。这里真的挺挑战人性底线的。啧啧……徐杰还像个人,因为他够贪心,够不要脸,够得意忘形。
文中的江栀,她挺讽刺的,心中幻想着能够拥有永恒的爱情,一边用爱情和婚姻做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野心与欲望。她真心爱过赵伟平吧。但是江家毁了赵伟平。赵伟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赵伟平是一个一朝翅膀硬了就要忘恩负义的人。要不然,他为什么用了来路不明的科研经费,又想独吞研究结果呢?故事写得不错的。
但,感觉这篇还差点什么,和上一篇比较起来,这篇还差了一点对人性中闪光点的刻画。多少还是要有点的,虽然现实里有很多这样的桥段,还是感觉要深入剖析一下更好,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闪光点嘛。
《半途父子三之爸爸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你没有机会了,你太污了你……
感情作者你就只顾自己写着爽啊。为了破轮回局,非得这么恶搞么?
我不接受。
评文我也不写了。
再见……
项目 序号 |
篇名 |
人物形象(3) |
故事情节(3) |
环境描写(3) |
自由评分(1) |
总分 |
1 |
爸爸带我去爬山 |
2.7 |
2.7 |
2.8 |
0.8 |
9 |
2 |
大数据 |
2.6 |
2.6 |
2.7 |
0.7 |
8.6 |
3 |
爸爸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
2.5 |
2.5 |
2.5 |
0.6 |
8.1 |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