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山中的古司州,是佛教最为兴盛之地,名刹古寺不可胜计。相传在司州西南群山之中,有一座翠霭山,翠霭山上有一座天福寺,最为神异,凡有山下百姓入寺祈福消灾的,多有应验。天福寺主持大师皎季和尚更是一位得道高僧,世上流传着很多皎季大师的妙语。只是翠霭山常年都在云遮雾罩之中,无论远看或者近看都只是一片翠霭,不见山形更不见山路。因而多有慕名而来的香客,四方寻找数十日,最终却只能是迷失于群山之中,悻悻而返。但却也时不时有一些成功寻到天福寺的故事流传,使得想要寻访天福寺的游客越发地多起来了。
十月的一个清晨,天还没有大亮,草间的露珠还在调皮地折射着光芒。就在这看似寻常的一天,寻访天福寺的队伍里,却悄悄多了一位当世名人——或者说是名儒,余杭的崔诤崔直谅先生,相传他是商山四皓之一夏黄公崔广先生的十世孙,但身世或许只是这位先生身上最微不足道的光芒。相传,这位先生七岁时即通读诗书礼易,十五岁,便由儒家经典转而涉猎诸子百家的学说。如今已六十五岁的他,堪称当代儒学的执牛耳者,朝廷曾经多次征辟他做官,只可惜先生志不在此,因而始终拒不奉诏。
这次先生前来司州寻访天福寺,倒并非是为了祈福而来,本身嘛,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学子,对于神鬼之事,一向都是敬而远之的。崔先生更是坚信:“与其问诸神佛,不如反求诸己,正吾德行。”只是崔先生不喜俗务,除了安心著书立说之外,最喜的,就是拜访天下的风雅奇人,山林逸士。他听说司州有一位皎季和尚,精神佛理,更兼时有妙语传世,于是想着趁闲暇,来翠霭山拜访这位奇僧。
听说崔先生要寻访天福寺找皎季和尚,门人弟子们都纷纷前来劝阻。一来崔先生的确年事已高,长途跋涉更兼登山涉岭,颇为艰难。二来天福寺本就不好找寻,当地流传的路径甚多,但毕竟没有一条路是被证实是直达天福寺的,可以说山在虚无缥缈之间,踪迹难寻。三来在崔先生的弟子之中,其实不乏有学生认为,这天福寺也好,皎季和尚也罢,不过是佛门故弄玄虚罢了,可能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不值得崔先生亲自前往。只是崔先生执意如此,且不要别人跟随,弟子们违拗不得,只得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