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来直觉时,打开这帖,觉得特别眼熟,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这个人的名字。今天我们让我来锤,行吧,那再仔细看一看。
开篇的崔这个姓,怎么都觉得很此人。“清河崔氏”,“五姓之首”,这些字眼一出,怎么越来越觉得像了?
这篇小说情节比较简单,但是读完感觉只是一个故事开了个头,男主崔雪舟去秦岭墨谷,期间舟车劳顿暂且不表,到了那里,本想着见一见大能,结果大能不在。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也不知道后面见到了没,感觉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有些率性而为,写到哪是哪,估计比较赶,所以没能好好理一理思路。也有可能是一篇完整的小说,被分成几个部分,反正一轮只需要那么多字,狼埔又不像水青,需要完整的一个故事情节。分开来发,一举多得啊。
小说用词比较古意,作者应该是个喜欢看这类小说的人,遣词造句尽量避免现代化。很多人写古代小说时,都做不到这点。其实也很正常,毕竟我们接受的是现代化的教育,平日里讲的话、读的文章都是白话文,自己写的时候,自然就习惯性地用这些文字了。所以作者能注意到这一点,不容易了。
不过,应该也是写得比较急的缘故,有些句子读起来就不是特别顺畅。这也能理解,年底了,大家都比较忙。
如果第三轮这个作者能出个续集,希望好好构思一下,把故事写完整,也好叫我这个读者知道,结局是什么。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虽然只是个开头,但作者在写的时候,刻意地去贴合历史背景,使得文章读起来不生涩,也不会让读者不出戏。仅凭这一点,已经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