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赶一赶时髦,这篇杀帖就写一写贾玲电影《热辣滚烫》的观后感吧。
通常来说,要写一部影片的观后感,就应该对影片极其熟悉,对剧情、细节要反复观看,认真揣摸,仔细推敲,深刻领会。但是呢,我这篇观后感却有点草率,因为我只看了一遍,连剧中角色的名字都不完全记得。所以,我这篇观后感肯定是主观的、片面的,一些观点甚至是错误的、反面的。不过,我实在生不出再看一遍《热辣滚烫》欲望,更谈不上“反复咀嚼”,认真吸收其所蕴含的“正能量”。从感觉上讲,我觉得这部影片,处处刺激着我的槽点。
在观影之前,听说《热辣滚烫》是一部励志喜剧电影。然而一路下来,喜剧呢——没笑出来,整部影片就没有get到可以让会心一笑的或幽默或无奈的笑点。倒是苦涩多了一点。励志呢?——也没觉得。什么为国为民的高大上口号就不喊了,甚至为父母为家庭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也不要求了,一个30多岁依然在家啃老、又馋又懒的巨婴,站起来、走出来,自己面对生活,自己养活自己,这不是一个做人的基本要求吗?怎么这就励志了?或者是我领会错了,人家说的励志,是指女主的减肥成功吧?然而说好的“不是减肥电影”呢?如果这部影片的“励志”部分是指“贾玲减肥”,那就是影片之外的事了,当我没说。因为我对贾玲不了解,我思索的是电影内容而非荧屏之外的演员。
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荧屏画面或清新明丽,或灰暗压抑,或光怪陆离,或刺激惊悚,画面和对白的气氛,都应该与影片的内容基本基调相吻合。《热辣滚烫》这点处理得很不成功。作为一部“励志喜剧”,通篇画面给我的感觉,有点“红色英烈”的意味。如果哪位前一阵子看过那部著名的、许多行政事业国企单位都组织观看的《绝密**名单》,可以对比一下,就知道这种感觉了。片中女主乐莹——好像叫“杜乐莹”吧?没记住——从头到尾,那种故做姿态的“怯生生”的腔调和语速,给人一种极其不舒服的感觉。说到底,不就是一个颓废的女青年,最后在被各种刺激后,决心改变自己,并坚持了下去,然后“成功”了的故事吗?整个影片的色彩、画面、语气,却要整处如何苦大仇深高大上似的。而且影片结果,乐莹的“成功”,是真的成功吗?不说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为家庭做了什么?为她本人做了什么?好像也就是减掉了几斤肥膘吧,这叫成功吗?在她改变之前,她不工作,啃老。在她“成功”的过程中,——靠什么支持着她去练拳击的?精神的支撑是“要改变”,经济的支撑是什么?前面找工作、租房的时候,房租还要靠借钱来支付;但在开始练拳击之后,忽然就没有经济困窘了?导演是忘了这茬,还是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干脆回避了?
想说的还多。不过,写杀帖字够就行,不然小伙伴们该骂我败家了。所以,打着不说了。反正我的杀帖也没能力评优,就这样吧。
不过最后还想说几句,因为不吐不快:作为一部因炒作而赢得票房的爆米花电影,不但不承认贾玲是成功的。她是懂得如何炒作的!但如果过份拔高其内涵,甚至称其为励志,我是不以为然的。就连炒作中吹捧的“喜剧”,我也觉得是夸大其词。至少,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没找到任何笑点。或者,是我过于高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