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一张帖子,标题是人间行路难。没进去细看,忽然就有一点莫名的感慨,如抽丝结茧一般从脑海中缓缓浮现。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感觉到生活的艰难和不容易。对于我来说,生活算不上是艰难,但绝非是容易的,身边的人,看到的和接触到的,大致也是如此。这其实不算什么,不管是这一大类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群,或者是这一大类人群的心态,其实都归根结底凝结到一个字眼——常态。生活的不容易已然成为了常态,在不容易的定式下的我们,要么苦苦挣扎,要么负重前行,唯独没有躺平的选项。因为若是躺平可以继续维持生活,那么这样的生活便不可以说是不容易的。躺平的人不能说是没有,只是一些个例。
有一本书,是最近在喝咖啡时候偶然看到的。说的是一个战地女记者在混乱的科索沃死里逃生的三天两夜。她回到国内的时候,把她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了这本书。对我来说,这书值得一读,带给我感悟,还有震撼,远远的超过了一杯咖啡的钱。
那段残酷到血腥的历史,随着我的杀贴,再次重现在我的念海,科索沃地区的总统,植根在人民 心中的信仰和支柱,连那些未上小学的孩子,都知道总统的名字,都以他的言行为自己的榜样,在时代的巨大潮流之下,轰然倒塌。不是他不够优秀,也不是他孤身奋战,而是他的对手,那个所谓的民众解放组织对于他来说,过于强大。那个所谓的民众解放组织,以民众为旗号,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并没有能改善民众的生活,他只是战败了之前的政 府,自己当上了老大。若还有什么变化,就是堆西方的关系,对比于之前的统治者,更加的紧密了。
在双方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刻,一众来自于各个国家的记者,组成了战地的记者团,实时实地的采访了双方,还有那片焦土之上的平民百姓。
在记者的镜头里面,那些本该欢乐的童年,充满了忧虑,本该天真的双眼,充满了彷徨。一个品学兼优的女高中学生,没有丝毫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挫败和无能。“满分又有什么用,我连自己和家人明天是死是活,都不能掌控。”还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在哄着被窗户炸碎吓哭的孩子,“有我们在,你绝不会有事的。”而孩子的双眼和表情,在无声的拆穿妈妈的谎言。
这些东西,都是记者团没有能采访到,独属于中国女记者的有血肉的东西。
战地的记者团,在某些时候,无非就是被囚困的宣传工具罢了,给他们自己想被报道的,断绝他们不想被报道的。那是战地记者的无奈。
也正因为这些战地记者,让我们知道和认同,生于这个国度,生于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分不可多得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