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文化遗产,即有实物的,比如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历史建筑等;还有一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没有实物的,比如表演艺术、古代的故事、史诗以及仪式、节日庆典等。
马上就要端午节了,端午节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大家比较认可的是认为这个节日是为纪念屈原。几千年来,这个节日不断演化,比如秦汉时期的“挂艾人禳毒”,一直沿用到今天,即在端午当天在门口挂艾草;南北朝时因战乱增加了悬挂五色丝线;隋唐时期开始有了赛龙舟活动。至于吃粽子,则不晚于晋朝。
现在国家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调整了节假日,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其中就包括端午节。而在我国唐、宋、元、清这几个朝代,端午节也是放假的,所以这个节日的设定是有传统文化传承的。
那么,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类文化遗产,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不是我们这里短短不足千言所能论述的。我个人浅见,首先就是发扬和传承这种文化,仍以端午节为例,早先只有南方有赛龙舟活动,现在北方也有龙舟表演了,这几天在盐城还有全国比赛,我看到我上学的学校也出了代表队,甚至接受了央视的采访。这说明了什么?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让南北方在传统节日的风俗上趋于统一。
当然,关于粽子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好,目前还没有分出胜负,但这种争论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同时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没有这个节日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会因为这个节日放假,会因为这个节日看到其他民族的节日盛况,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