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诗歌:现代人为何写不出古人的意境
诗歌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无论中外都有无数流传久远的作品,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我们,文明从未断代,使得如今的我们还能领略几千年前的中华文明。平仄单音和韵律使中华诗词拥有了独特的美感。
诗歌到了唐宋是巅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韵律与几百年前的唐宋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为何现在的我们,对于古诗词,写不出那种韵味了呢?闲暇之余胡乱的猜想了一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先秦的收录于诗经的诗歌,每一个炎黄子孙后人应该都耳熟能详。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我们就从爱情类诗歌开始谈起吧,古时候的人还是很含蓄的,且不说远离了现在的混凝土都市还能看到雎鸠这种鸟,就算是现在的乡村田园恐怕也能随时都能看到。现在提倡的是自由恋爱,再不济就算是媒人介绍,也得见见对上眼才继续,不似古代男女有诸多所谓的礼仪教化天然屏障。古代的恋爱节奏和途径与现在对比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各种交友方法令彼此挑选的渠道管道数不胜数。你能想象一个燕国的人能随时与巴蜀楚地之人交流沟通?因为科技的改变,相思逐渐变得稀有逐渐绝迹,所以关于情爱就没那么深切的感觉了。
诗歌还有一类是送别的,比如王维的这首: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在的出行环境已经不是古人所能理解了,高铁,飞机,几个小时就能从北到南,别说西出阳关,就算出使个西域,也是吃了早饭出发能赶上午餐的节奏。就算别离了,随处可用的视频电话,将距离无限拉近,再也生不出距离感,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距离没了美也就难产了!
战争诗歌虽然这个说法虽然不多,但是提起边塞类,戍关类就理解了。代表人物如岑参王昌龄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等,读这些诗词,沙场驰骋的形象跃然眼前。就算是近代,也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已经远离了战争,只能从各种影视剧作品了解离我们最近的战争,而其中又夹杂着抗日神剧这些良莠不齐的作品,更难使人感受到真实的战争的残酷性。所以这个类型在现在也无法诞生出优秀的作品。
还有一类深闺幽怨和旅怀思乡的,一个原因是现在交通发达了,对于故土已经可以朝发夕至,很少引起大众的共鸣,而闺怨类,当今的社会还有就算深闺亦无怨可言,分分钟无数陌生人送上热烈的问候,让你毫无怨言可言。实在长期两地煎熬的,也可以和离,怨滋生的土壤已经逐渐在历史的长河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