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扬雨/(共搜集有3帖,此为第1帖)
(作者:;提交人:五月浅熏香;提交时间:2008/11/16 0:59:38)
岁月流过指尖的年华
如果我说,我喜欢听张艾嘉的歌,那么我想,定会被很多人所疑惑。或者是古典音乐的追随者点着我的鼻子斥之为“浅薄”,或者是被流行摇滚的所谓“新新人类”摇头贬为“过时”。毕竟,张艾嘉不属于真正的歌手,也不属于这个年代。那么,张艾嘉,她是什么呢?她又能够算作什么呢?
太过热闹的歌坛,别误会,我所指的是现代的港台商业市场里,那些已经定型的流水线上,排列好的芭比娃娃。唱着或者是跳着,让人眼花缭乱之后,却决难有几个能够记住,两年?三年?便被新的流水线上新的芭比娃娃所淘汰。然后继续一个轮回。没有张艾嘉的沧桑,没有张艾嘉的随意,没有张艾嘉的洒脱,没有张艾嘉的那种性情中的东西。
张艾嘉,她只是个“玩票”的女人,而且,是在十几年以前。
十几年前,那时的青春时光,一个叫作张艾嘉的女人,有那么丁点儿的洒脱,有那么丁点儿的忧伤,对生命,对生活,对世事,机智、苍凉、又有点透彻的感悟。哪怕过了这么久的时间,重新翻阅,重新品读她,仍然好像一杯香茶,在回甘,依然好像一本旧时的日记,记载了陈年往事,抹不去的岁月痕迹。年轻的,年老的,都会记得这个声音,这个不事张扬的温婉的女人,曾经给了我们那些年轻而又浮动的心,以多少的成熟的滋养和岁月的感伤。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对于这首《光阴的故事》,我总是固执的只去听张艾嘉的版本,而有意的忽略掉是罗大佑的原创。因为听张艾嘉去吟唱的时候,总是会让我想起那些纯情的年代里,那些白衣飘飘的岁月中,散发着独有的天真和浪漫的味道。比如一首很旧很旧的老歌,一把木质的音色并不太纯正的吉它,一群懵懂无知却又一个个狂妄不羁的少年,还有那份已经无法再去比拟的心事。
下雨的时节,长发的女孩在车站的那棵大树下,泪眼婆娑的歪着头看着一辆辆急驰而过的公交车,一个清瘦的斜背着书包半扬着头数那些永远都不会数清的雨丝。车来了,开门,没有人动,于是车又走了。就这样一辆又一辆的。树下,依然是歪着头的女孩,和扬着头的男孩。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总是可以从张艾嘉的声音里,找到很生活很真实的东西,但是又说不清究竟是什么,也许,仅仅是一种感觉吧。张艾嘉不是旧日的一份记忆,更不是什么所谓的未来,因为她只是现在,只是偶尔想起来了,就去品味,不太浓,不太淡,摆在这里,不现眼,拿开去,会想念。
从纯纯的蠢蠢的少男少女,那些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只有一次的初恋情怀,到经历了多少多少年已经出现鱼尾纹和根根白发的脸上,是看透了世事无常,看透了沧桑变化。也许曾经美丽过也绚烂过的画面,也许演绎着生离死别天人将分的悲壮,但是说归头来,依然是最简单的爱情酝酿在最平凡的故事里,这个故事,叫生活。
之所以会心动,是因为那些个岁月里,那些个故事中,我们,曾经一起走过,或是分享过。
固执的喜欢着张艾嘉,仅仅是喜欢,绝不迷恋。而且,还会经常忘记自己“喜欢”张艾嘉,只是偶尔想起来,她的歌,她的电影。但是所谓的“固执”,仅仅是局限于,听《爱的代价》,只听张艾嘉的版本,听《光阴的故事》,最喜欢张艾嘉的演绎,看《心动》,只听张艾嘉的旁白,故事情节可以全部忽略不计……
虽然也明白,这么多年不曾“轰轰烈烈”的张艾嘉在歌坛,所谓的“演唱”其实只不过是玩票,但是因为了背后的罗大佑、李宗盛等等,才使得她是如此的不流俗于其他玩票的人们。张艾嘉之所以是张艾嘉,是因为她的歌里,没有让人已经心力憔悴的无病呻吟,不会去一味的吟唱什么天长地久,因为她更多的,是是在诉说着真正的实话,很生活的实话。
一年,又一年的过着,听张艾嘉的年龄在增加,我已然不承认我迷恋她,因为我时常会忘记,忘记我喜欢她。只是偶尔听到她的歌,一边跟着旋律回忆一段儿,一边儿不在意的走过。
其实,张艾嘉还有一首老歌,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顶》。只是旋律,竟然有些模糊了。于是去找,去听。也许明天,我又忘记了这首歌,忘记了张艾嘉,因为她仅仅是生活的一瞬罢了。
属于张艾嘉的岁月,是流水带走的,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什么,谁也说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