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挑灯看剑』第二轮帖子及文轰(共搜集有17帖,此为第16帖)
(作者:月小懒;提交人:小夏天;提交时间:2012/4/6 20:49:34)
狼埔军校第六期文轰游戏『挑灯看剑』第二轮贴05:太阿剑 Post By:2012-3-27 20:32:41
琅琊令
俗语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是饮酒要知己,聊天要投契。两相情愿了,任你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耳尖顺听,心上欢喜;若不情愿的,便是你舌灿莲花博古论今,那也是嫌腻不已。既都知谈话要投契,那不投契的便不能说话了么?不然,且到悦来茶馆听说书罢。
说书者,任你台下是不投机也好,不知己也罢,他自在台上滔滔千言,奔腾不息止。
悦来茶馆说书人不计其数,因其位置极佳,往来歇脚者,田园荷归者,悠然无事如在下者,至茶馆花上五文钱,则可听半日闲话,如若身无分文而来蹭茶者,则可上台说一书以抵茶资。此所以悦来茶馆之客如云来因由。
那日色正中,烦嚣甚于尘上,余在茶馆听得半日闲话,昏昏思睡正欲起身返家,忽然一丝微风浮动,则见身侧落座一悠悠扬扬摇着扇子,无荣无辱,只当坐在西方极乐净土的少年。这微风清凉,扑人眉宇,直透肌骨。余恍神之际,听得醒木一“啪”,台上说书男子折扇一收,作揖退场。这男子所说为前朝皇族遗事,自言秘事,实则并不新奇。在余看来,前朝遗事中,最神秘者,非“琅琊令”莫属。可惜在此地听说书半载,并未见有何人说得一二句。想至此,徒然喟叹。因这少年实是风采照人,余不觉又费资五文添茶慢饮。小茶倌手脚轻快添茶熟络,再度端起茶杯,已不见少年踪影,嘈嘈之声随之骤减,耳边一声清圆的唱诺。余转头回望,却见那少年正拿起醒木一拍:“不才今日说一段‘琅琊旧事’,兼请各位乡亲惠安。”余听得琅琊两字,不拘何种睡虫,刹时无影无踪。环顾四周,皆凝神静息。只听那少年的吐字之声:
琅琊原是前朝一位皇子隐秀皇子的封地,后被册封为储君,并且撤销了该郡治,可惜这位储君直到故去也未登基坐上龙椅,于是后世又称其为隐秀太子。
世传隐秀太子未能登基的原因是先皇龙体康健,而太子体弱。又一传隐秀太子被册封第二年被废,只是未曾昭告太庙。又一传撤销琅琊郡治是先皇明旨,储君不得有封地,意谓无疆之王。传说纷纭,众说不一。直到隐秀太子故后,坊间忽而又传说琅琊撤郡乃因一女子。
世间事但凡与情、色牵连,则扑朔迷离引人耳目之极。
至此少年清朗的声音顿了一顿,悠悠然打开折扇,右手再度轻拍醒木,娓娓而述。
却说大兴十八年,春闱,出了一位少年状元郎,并由大兴皇帝策问洛安殿一举夺魁。状元郎原是隐秀皇子的侍读,其时隐秀皇子并未封为太子,按大兴朝律令,状元摘榜后或入朝为官,或进职从五品地方官,主一方之治。其时滁州府有缺,吏部即出文由状元郎为任。
状元郎姓苏,名弘钰,文采风流的少年子弟,到任后经常出没梨园戏班,自号青衣居士。与苏状元经常同出听戏者也是俊雅倜傥,两人时常粉面登台,一时滁州戏子风头无二。如是者两年,朝廷下旨降官贬苏状元为琅琊令。据传,这道圣旨下的颇为不易。先有吏部上疏为苏状元表功,后有翰林院为苏状元请情。无奈,当朝御史大夫连上三道折子弹赅苏青衣。
这个苏状元也冤枉,两载知府,兴水利护田林,只是少年性情,孤高傲岸,也不知哪儿得罪了御史台的人,从知府降为县令。苏状元到任后,隐秀皇子也自请琅琊封地。又两载,御史台再次弹赅苏青衣,指其大肆行乐,昏溃无为,错杀一命,也是苏青衣命数,其时恰逢大兴皇帝册立隐秀太子,大赫天下,皇帝降旨贬苏青衣为庶民,永不录用。从此苏青衣其名其人消失于庙堂与江湖。
至此少年滴起茶碗轻啜一口,众人以为他说书已完即将退场,却见他轻收折扇,醒木又拍。
其实苏青衣并未远遁世外,而是匿于东宫深院;至于隐秀太子则是一生空有太子之名,空有东宫之衔,而不曾登上九五之座,终日于东宫听戏赏乐。有宫人曾隐约听得太子在听戏时喊‘青衣’,初以为是指戏子,后传出实乃五年前的苏状元琅琊令。后宫传言纷纷,隐秀太子为避免收局不来,奏请大兴皇帝,撤了琅琊治地。于是者,设治千年的琅琊治地,成为历史。
少年话音方落,醒木再响,作揖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