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獾我呀/(共搜集有1帖,此为第1帖)
(作者:;提交人:獾獾我呀;提交时间:2024/6/2 17:45:23)
0、童话vs箴言
“箴言”意思是规谏告诫的话
在6月1号写箴言,有点过于老气了,谁tm过6.1还想被规谏告诫啊,所以我决定拖到6.2日写。
规谏和告诫一般出自于上,可以是权威,可来自于神,更大多数时候,应该是一种看透人生的智者对于后背的劝导。
如果说箴言是历经千帆后的归纳总结,那么,童话就是不带任何偏见的原始认知。
我去搜德尔菲神谕,发现跳出来的是德尔菲箴言的词条。虽然这3句话是刻在阿波罗神庙里,但其实是古希腊智者托神之名给年轻人留下的劝诫。
于是,问题来了。智者留下的经验,和儿童天然的本真,哪个更加接近真相?
1、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这应该是3神谕中争议最少的一句话,是童真与经验的统一。
智者告诉你要了解自己是因为我们必须认识自己,自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确定它存在的事物。我唯一不能否定的,便是在思考的自我;我唯一可以判断有没有说谎的,就是自己心底的观点。
孩子回去了解自己,或许只是因为好奇是一种本能。我会好奇为什么我的眼睛看见色彩,我的耳朵能听到声音,我的心为什么不受我的控制...
无论是天然的无知者,或者是博学的已知者,他们都那样坚持着向外扩圈,增加对自己的了解。
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我们甚至看不见自己是身体的内部。于是有了解剖学,有了显微镜。
可这样,我们真的就完全了解自己了嘛。
No,we must continue this exploring
2、凡事勿过度(Nothing in excess or Moderation)
这句话就开始显得箴言的不自洽性了。如果凡事勿过度,那么严格地坚持“凡事勿过度”这一准则,算不算一种过度的坚持?
这也就是很多中式哲学的通病吧。我记得大学的时候就用这种方式在小作文里写过《道德经》的不自洽性。
推究一下,这类箴言应该来自归纳法。老者根据自己人生的经验,发现很多极端的事情带来了毁灭,所以告诫后人不要过度,要中庸。
但这种归纳后的结论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推演,所以当我使用形式逻辑对它进行演化的时候自然导出了不自洽性。
然而有意思的是,英文版的翻译是不要excess or moderation,而moderation的意思是適度,適中;
所以过度与适度都是被反对的哦,为什么翻译过来就变成了“勿过度”呢?
不为天下先的中式的哲学哦
3、妄立誓则祸近(Surety brings ruin)
这一条进一步体现了翻译的精妙。surety指的的确定,确信,怎么就变成了立誓。不过我这里的用的是英文翻译,古希腊原文我是看不懂的。所以,原来的箴言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确定了。而Surety brings ruin又一次体现了归纳法的弊端。
我们需要通过归纳法得出一些直觉的结论,但是,我们必须严格地使用演绎法来证明它,才能确定它的正确性啊。
所以,应该加上 likely, probably,这样概率性地描述。否则我来继续推演一下
The surety on “Surety brings ruin" will ruin humanlity,是不是再次说明,这句推演不成立呢。
∞:根据随机抽样法,我们发现,3句箴言中有2句是逻辑不自洽,且样本不完全的。所谓箴言,一旦将它的范围扩大,它就不能继续解释世界的原理了。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恰恰是那个指出”皇帝“新衣的孩子。我们感谢前人的留下的宝贵经验,可我们要继续认知自己,就必须打破这些规条束缚,用孩子的天然,重新审视和思考世界的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