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五月吧论坛  (http://wuyue8.net/bbs/index.asp)
--  [ 书剑风云 ]  (http://wuyue8.net/bbs/list.asp?boardid=10)
----  流小云,把你家那个押出来玩同题  (http://wuyue8.net/bbs/dispbbs.asp?boardid=10&id=629811)

--  作者:璄
--  发布时间:2024/4/27 22:05:53
--  流小云,把你家那个押出来玩同题

题目:
从罗伯斯山洞实验看群杀精华的自我实现




GPT提供的技术支持:

罗伯斯山洞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哈源在1954年进行的一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被认为是关于人类团体动力和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的一项标志性研究。


实验的基本设计是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名为罗伯斯山洞(RobbersCave)的夏令营进行的。研究对象是 群11到12岁的男孩,他们被分成了两组,分别实施了不同的操作。


首先,研究人员让两组男孩在相嗝一段距离的地方生活和活动,这样确保了他们彼此之间没有接触。然后,在一段时间内,研究人员让两组男孩建立自己的社会结构和规范。


接下来,哈利·哈源开始引入一些竞争性活动,以测试不同组之间的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竞争性的活动逐渐加剧了两组之间的敌对情绪和对立。最终,这些对立导致了恶性的冲突和敌对行为,在实验的后期阶段,研究人员采取了一种融合两组的方式,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来消除敌对。这一过程揭示了当人们面临共同威胁或桃战时,趋于团结的群体心理机制,同时也强调了群体之间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微妙平衡。


在实验的后期阶段,研究人员采取了一种融合两组的方式,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来消除敌对。这一过程揭示了当人们面临共同威胁或挑战时,趋于团结的群体心理机制,同时也强调了群体之间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微妙平衡。


罗伯斯山洞实验的结论被视为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洞察力,特别是在探索群体动力、内部规范和社会冲突等方面。这一实验的成果对于解释团体间互动、冲突的形成和解决以及合作行为的驱动因素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可以用来指导更广泛范围的社会和心理学研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4/4/27 23:23:54编辑过]

--  作者:陆小鸡
--  发布时间:2024/4/27 22:07:52
--  
妈呀,机器人进化出人的思维来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璄
--  发布时间:2024/4/27 22:11:01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4/4/27 23:18:32编辑过]

--  作者:流小云
--  发布时间:2024/4/27 22:11:20
--  
看看啥问题
--  作者:璄
--  发布时间:2024/4/27 22:11:34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这实验真可怕!
--  作者:璄
--  发布时间:2024/4/27 22:12:08
--  
以下是引用流小云在2024/4/27 22:11:20的发言:
看看啥问题

不要了,感觉太复杂。玩一个简单一点的。



--  作者:璄
--  发布时间:2024/4/27 23:25:29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更新,这下子可以玩儿了
--  作者:璄
--  发布时间:2024/4/27 23:31:16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212299.html
--  作者:璄
--  发布时间:2024/4/27 23:40:21
--  
罗伯斯山洞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经典研究验证了由群际竞争而引发的民族优越感中的众多因素。1954年,MuzafcrShcrif及其同事突破了实验室的限制,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实验(Sherif,Harvey,White,Hood,&Sherif,1961)。22个五年级的男孩被带到美国俄克拉何马城东南部的罗伯斯山洞州立公园(这个公园之所以起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据说美国历史上的传奇大盗BelleStarr和Jesse James 曾藏身于此)。男孩们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时两周半的夏令营,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一个研究群体关系的实验的被试。实验团队花了超过300小时从俄克拉何马城选了22个在各个方面都很“平均”的男孩。他们在学校的表现都中规中矩,都来自完整的中产阶级家庭,彼此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互不相识的男孩们被分为两组,每组11人。研究者安排这两个组在公园里的两个地方扎营。开始时,他们都不知道另一组人的存在。

竞争和群际冲突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两个小组单独活动,这些活动能促进团队内部的团结(比如一起搭帐篷、做饭),并且组织了一些像打棒球、游泳、表演小品等常见的夏令营活动。两支团队都建立起了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分别为自己起名为老鹰队和响尾蛇队。同时,协调的等级系统也在团队中出现了,比如说“有效的发起者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人,他们会提出建议,而其他男孩们也会接受。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老鹰队和响尾蛇队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赛。研究人员告诉男孩们,获胜队伍中的每个成员都将获得一块奖牌和一把男孩们都渴望的小折刀(研究人员们不会把这种礼物作为奖励送给今天的男孩子),而输掉的队伍不会获得任何东西。比赛持续了5天,项目包括棒球、橄榄球、拔河和寻宝游戏。比赛体现的竞争本质是为了使两个团队将另一方看成阻止他们实现自己目标的障碍和敌人,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的。

从第一次极具竞争性的相遇后,两个团队在比赛中互相辱骂的频率不断增加,他们用“乞丐”、“懦夫”“臭鬼”等词汇来形容对方。虽然这些词汇跟今天的脏话比起来要平淡许多,但它们也绝不是什么友善的意思。同时,这些词与男孩们对同队成员的夸耀和祝贺之词明显不同。两个团队间的敌意不止体现在语言上。老鹰队夺走了响尾蛇队的旗子并且烧毁了它,这当然导致了响尾蛇队出于报复也将老鹰队的旗子偷走了。有关食物的争斗在吃饭的地方也爆发了,他们在各自的小屋里筹划着突袭。同时,由于身体对抗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记录两支团队在这场争斗中的内部动力变化是一件着实有趣的事,他们就像被困在这场争斗之中了一样。那些具有运动天赋或者是对对方团队持有更激进态度的男孩会更受欢迎。比如说,老鹰队的前队长就不具备这两种特点,所以他的地位迅速被一个更强壮、更爱煽风点火的男孩取代了。

除了关于敌意的详细记录,观察者还实施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的受控评估,来测量在贬低对方团队时,男孩们对自己的队友们感到了何种程度的亲切。在一次评估下,观察者将大量豆子洒在田野里,然后让两支队伍在一分钟内捡回尽可能多的豆子。拾到豆子最多的团队能获得5美元的奖励。比赛结束后,在公布获胜者之前,研究者把每个男孩拾豆子时的形象投影在墙上,并要求男孩们在看过投影后估计照片中的男孩所拾豆子的数量。事实上,投影显示出的都是35颗豆子但由于投影时间十分短,所展示的豆子数量较大,男孩们是无法分辨出实际数量的。男孩们估计的豆子数清楚地展现了组内偏好的倾向:两支队伍都认为自己的队员比另一队的队员收集到了更多的豆子。

通过超常目标来减少团队间的矛盾

实验的第三阶段在各个方面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它的目的是评估能减少两个团队间矛盾的方法。首先,在接下来的两天中,两个团队要在7种不同的情境下共同完成一些非竞争项目,而研究人员则在观察他们之间的敌意是否能消除。事实上,敌意并未消除。两个团队间的简单接触只会导致更多的互起绰号、相互嘲笑、争夺食物和辱骂彼此的行为。

鉴于简单的非竞争性接触并没有减少团队间的矛盾,研究者们便设计了一些只有通过团队间的合作才能化解的危机。比如,营地的水源供给中断了,他们必须排查从水库到营地的整个管道。如果两支团队中的所有男孩都参与进来,一人检查一段水管,这件事情会好办很多。再比如说,给营地运送物品的卡车在远处离奇地抛锚了。怎样才能让卡车重新启动呢?研究人员在卡车附近放了一大段绳子,希望孩子们能一起用绳子拉动卡车。一个男孩说:“让我们一起拿起拔河的绳子,和卡车来场拔河比赛吧!”于是两队的男孩们合力拉动了卡车。

两支团队之间的关系很快便受到了超常目标的影响。所谓超常目标是指单个团队无法完成,但可以通过团队间的合作来实现的目标。男孩们不再叫对方的外号,两支团队之间的友谊也逐渐建立起来了。研究结束后,男孩们不再像来时那样分开坐在两辆车上了,而是坚持坐一辆车回俄克拉何马城。回程途中,车在路边的一家餐馆旁停下稍事休息,当初在拾豆子比赛中赢得了5美元的响尾蛇队决定用他们的奖金请两个队的所有男孩喝麦芽牛奶。前5天比赛形成的敌意在共同完成了目标之后烟消云散了,最终迎来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罗伯斯山洞实验给我们上了几堂非常重要的课。第一,背景、外貌上的差异和先前发生的冲突都不是团队间敌意产生的必需因素。冲突需要的只是两支团队共同追求一个目标,但因只有一个团队能达成目标而形成的竞争关系。第二对抗外敌的挑战往往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政 治煽动者经常利用这一倾向,煽动人们对外部敌人的恐惧,从而解决内部纠纷,或通过团队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来转移注意。第三,团队间的矛盾是可以消除的。为解决出现在特定团队之间的矛盾,政策制定者应该想个办法令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合作。仅仅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方”而将对手们集合在一起是不够的(Bettencourt,Brewer, Croak,& Miller,1992;Brewer & Miller, 1998, Stephan & Stephan,1996:Wilder,1986)。正是对超常目标的追求使人们能着眼于最终的奖励,而不再为小团队的荣誉而蝇营狗苟。


本页来源
书名:《社会心理学 第3版》作者: 托马斯·吉洛维奇



社会心理学 第3版
作 者 :(美)托马斯.吉洛维奇等著;侯玉波等译
出版发行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16.10
ISBN号 :978-7-5184-1058-1
页 数 : 632
开本 : 16开
主题词 : 社会心理学
中图法分类号 : C912.6 ( 社会科学总论->社会学->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走进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自我、情绪、说服、社会影响、人际吸引等14章, 主要包括: 社会心理学概述 ; 情境的力量 ; 解释的作用 ; 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等。
参考文献格式 : (美)托马斯.吉洛维奇等著;侯玉波等译. 社会心理学 第3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4/4/27 23:44:00编辑过]

--  作者:徐悠然
--  发布时间:2024/4/28 10:15:47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流小云快来1我资料都找好了
--  作者:季悦
--  发布时间:2024/4/28 13:12:50
--  
以下是引用在2024/4/27 23:31:16的发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212299.html

我竟然看完了


--  作者:处暑ML
--  发布时间:2024/4/28 13:13:50
--  
以下是引用季悦在2024/4/28 13:12:50的发言:

我竟然看完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有进步,快来写同题 


--  作者:季悦
--  发布时间:2024/4/28 13:15:39
--  
不,我拒绝
--  作者:季悦
--  发布时间:2024/4/28 13:15:53
--  
太费脑了
--  作者:冷夜绽
--  发布时间:2024/4/28 13:16:29
--  
以下是引用季悦在2024/4/28 13:15:39的发言:
不,我拒绝

看完没有写,等于没有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季悦
--  发布时间:2024/4/28 13:19:08
--  
我后悔看了,感觉以后不能正视夏令营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木兮
--  发布时间:2024/4/28 13:20:12
--  
以下是引用季悦在2024/4/28 13:19:08的发言:
我后悔看了,感觉以后不能正视夏令营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和人家夏令营有什么关系?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