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五月吧论坛 (http://wuyue8.net/bbs/index.asp) -- [ 瀛洲论剑 ] (http://wuyue8.net/bbs/list.asp?boardid=12) ---- 【音为有你】沉浸式体验 (http://wuyue8.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628535) |
-- 作者:牧牧 -- 发布时间:2024/4/20 22:49:04 -- 【音为有你】沉浸式体验 对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最好的鉴赏,是沉浸式体验。 现在都在讲沉浸式体验。为了营造更好的欣赏氛围、宣传效果,“沉浸式”常常借助各种前沿科技手段,全景全息、虚拟现实、多媒体融合等。但这种所谓的沉浸式,在我看来,恰恰背离了“沉浸式”的传统情境,打乱了人最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人体感官的愉悦性。说直白点,过于花哨的舞台表现形式喧宾夺主,给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使人难以潜心于一部作品中,发掘它的内在美。 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和欣赏展览一样,如果能提前对其深入了解是最好的。比如你听国外引进的原版歌剧《图兰朵》的时候,你要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所以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你马上就会告诉自己,这是其中最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当歌剧《卡门》中一段生气勃勃、热血沸腾的前奏曲响起,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斗牛场上激烈的场景,不问可知,它是著名的《卡门序曲》。 当然,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如果仅仅是在繁忙的生活中找一个放松身体和精神的契机,也不是不可以,我常常那样做。不过这种听,就是浅尝辄止。 前几天,我去听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威斯敏斯特室内乐组合音乐会。有时候,这种室内乐组合非常适合单纯想听曲子的人,几个人,几把乐器,不用灯光音效多媒体渲染,只为听你想听到的音乐和情感。 音乐会分现代风和古典风上下两场,作品大多是西方和中国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有电影音乐、中国名曲、西方古典和现代作品。两部小提琴、一部中提琴、一部大提琴、一架钢琴,只是弦乐和钢琴两种乐器的组合,包括独奏、双重奏、四重奏、五重奏。 去之前我并不知道有什么曲目,就是因为朋友相邀,有一阵没听音乐会,去到现场,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放松地听一听音乐。 前面听了《燃情岁月》主题曲、《泰坦尼克》主题曲,这两个都是熟知的电影曲目,熟悉的音乐总是能引起共鸣,但那种共鸣,也只是停留在熟悉的感觉上。后面还有小提琴、中提琴炫技曲目,因为不了解,所以只是泛泛而听,也没听出太多技巧的东西。 后来灯光暗下去,只留一个黯淡光圈,照在大提琴手身上,随着他身后的钢琴传来一段熟悉的旋律,大提琴手轻挥手臂,同样的旋律在弦乐演绎之下,更多了几分忧伤迷离。那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萨拉萨蒂的名作《流浪者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不朽名篇。我听过小提琴独奏版,也听过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曲,只是中提琴和钢琴合奏还是第一次听。 我还记得有一次小提琴独奏的是个女演奏家,因为坐在前排,我能清楚地看到她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从一进入曲目,她的眉峰就有了跌宕的起伏,随着弓弦的快速拉扯,她的眉毛和面部表情也积极配合着,悲戚的色彩与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令人为之陶醉。当乐曲舒缓进入一段悲伤的旋律时,她的表情也随之舒缓起来,但眼睛里依稀闪烁着泪光。 本次拉大提琴的是一位男演奏家,大概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对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他不似之前的女演奏家有那么丰富的情感表达,他沉默地抱着大提琴,弓弦时而艰涩,而时激昂,琴弦之下流淌出的乐声,虽然和小提琴一样荡气回肠,情绪悲怆,但音色不似小提琴那般尖锐明亮,情感也不是如泣如诉,而是音色丰满、圆润,情感厚重悲怆。到了后面表达吉普赛人开朗欢乐、狂放不羁的情绪时,它也是炽热之中不失稳重,整体给人的音乐感知上,别有一番情致。 音乐会的高潮仍然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梁祝》,本场音乐会采用弦乐五重奏的形式。 听之前,我还带着非常幼稚的想法,总觉得老外再熟悉故事背景,也无法体会诞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这一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的真谛。我曾经听过很多版本,包括交响乐以及小提琴独奏,所以对室内乐这种规模的演绎,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懒洋洋地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听。 事实上,一首好的曲目,一场好的演奏会,确实可以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彼时,音乐由弦乐的颤音拉开序幕,轻灵明快的乐曲展现出一个美好的开端,也把“相爱”的主题完美呈现出来。随着一个篇章一个篇章的展开,我眼前也浮现出一幅又一幅画卷,从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到缠绵难舍、欲言又止的十八相送。当大家还沉浸在英台山伯依依惜别的情绪里时,大提琴低沉的音色忽然闯进来,辅以钢琴有力度的弹奏,独奏小提琴更是快速、激越,把英台抗婚的悲痛、惊惶,梁祝互诉爱慕之情的楼台会,以及英台哭灵,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等画面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这个时候,人的精神和情感是与音乐同呼吸共命运的。随着弦乐和钢琴伴奏以最强力度奏出旋律,英台纵身向坟墓扑去,给封建势力最后一击的画面也呈现在眼前,乐曲达到最高潮。当乐曲重新回归到安详、宁静,美妙的旋律再次响起,化为彩蝶的梁祝在花间翩翩起舞、比翼双飞,诉说着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本场五重奏虽然不似交响乐那般有着恢宏的气势,但每一个演奏者都倾情其中,特别是小提琴演奏,最让我叹服的就是她的情感收放,真的是拿捏得太精绝了,从她的控制力度上,可以说是“乐而不yin,哀而不伤”,为何不伤?因为还有憧憬还有希望,对美好的、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憧憬和羽化成蝶、比翼双飞的希望。 关于沉浸式,我个人还有很多感受,包括对歌曲的翻唱体验。它带有明显的个人标签,因为歌曲本身或者原唱与你的声线、音色、气息、情感的表达各有不同,每一首不同的歌曲,都会有不同的沉浸式体会,那是把别人的故事,化作自己的故事和情感的一种沉浸式,这里就不铺开说了。 无论是倾听还是演绎,当你忽略所有形式主义,真正沉浸其中,去面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它就会向你展开最华美的卷轴,带你跨乐时空,领略非凡之美。
2024年4月20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4/4/20 23:54:48编辑过]
|
-- 作者:牧牧 -- 发布时间:2024/4/20 22:50:10 -- 我去写个日记再来 反正坑上了,十二点之前填好
|
-- 作者:牧牧 -- 发布时间:2024/4/20 23:56:10 -- 完事 拖到最后,又写冒了
|
-- 作者:苓苓 -- 发布时间:2024/4/20 23:59:34 -- 服你了。真是掐点完成作业啊 |
-- 作者:苓苓 -- 发布时间:2024/4/21 0:00:01 -- 睡了,明天来看了,困死 |
-- 作者:牧牧 -- 发布时间:2024/4/21 0:07:24 -- 以下是引用苓苓在2024/4/20 23:59:34的发言: 服你了。真是掐点完成作业啊 你知道我最近有多忙 当然,再忙,我也要抽出一点时间补觉 和某人交流思想,汇报工作 |
-- 作者:苓苓 -- 发布时间:2024/4/24 9:15:35 -- 其实你写完的那晚我就看完了,因为已经近凌晨一点,就没再来回 第一反应,最后掐点赶时间完成的作业,你还如此败家,2200多字啊 对文字,我们终究还学不会敷衍 你的这场沉浸式体验,我虽未亲临,但也算在你的照片,录音里感同身受了一番 今天又文字的渲染下,脑补了更多更多。 对音乐你比我懂得多得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
-- 作者:苓苓 -- 发布时间:2024/4/24 9:18:17 -- 对于流浪者之歌,我知道有三个版本 穆特的小提琴演奏给人的感觉是悲伤、悲凉、悲戚,她多了一些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一些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弗雷德里曼的演奏诠释的是悲愤、悲壮和悲怆,他被认为是《流浪者之歌》演奏的高手。 海菲兹是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在《流浪者之歌》的演奏上,他过于注重技巧的严谨,可能会染上一些匠气,缺少了一点虔诚。 ----看到你写到《流浪者之歌》,就想起天道里丁元英对这三个人的评价
|
-- 作者:苓苓 -- 发布时间:2024/4/24 9:20:32 --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id=2145149178&auto=1&height=66"></iframe> 燃情岁月,我也很喜欢
|
-- 作者:牧牧 -- 发布时间:2024/4/24 9:42:56 -- 以下是引用苓苓在2024/4/24 9:15:35的发言: 其实你写完的那晚我就看完了,因为已经近凌晨一点,就没再来回 第一反应,最后掐点赶时间完成的作业,你还如此败家,2200多字啊 对文字,我们终究还学不会敷衍 你的这场沉浸式体验,我虽未亲临,但也算在你的照片,录音里感同身受了一番 今天又文字的渲染下,脑补了更多更多。 对音乐你比我懂得多得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其实是你比我懂得更多 无论从你收藏的音乐作品,还是对它们的各种感知感悟 我只是在喜欢的时候,多说几句,多写几句 那天也是,写的时候又去搜索了流浪者之歌和梁祝的曲子,一边听一边写 所以时间拖拉长了,害你晚睡 |
-- 作者:牧牧 -- 发布时间:2024/4/24 9:48:06 -- 以下是引用苓苓在2024/4/24 9:18:17的发言: 对于流浪者之歌,我知道有三个版本 穆特的小提琴演奏给人的感觉是悲伤、悲凉、悲戚,她多了一些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一些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弗雷德里曼的演奏诠释的是悲愤、悲壮和悲怆,他被认为是《流浪者之歌》演奏的高手。 海菲兹是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在《流浪者之歌》的演奏上,他过于注重技巧的严谨,可能会染上一些匠气,缺少了一点虔诚。 ----看到你写到《流浪者之歌》,就想起天道里丁元英对这三个人的评价 长知识了 弗雷德里曼的是必须听过且感受最深的 另外两个不确定听过没,也许网上听过没对上号。但对他们演奏的评价,说的真是太好了 这些,恰恰就是他们的“沉浸式体验”,每个人的出身经历不同,对作品的内涵理解不同,演绎出的版本也就有各自的明显的标签 |
-- 作者:牧牧 -- 发布时间:2024/4/24 9:58:49 -- 以下是引用苓苓在2024/4/24 9:20:32的发言: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id=2145149178&auto=1&height=66"></iframe> 燃情岁月,我也很喜欢 我现在就是戴着耳机,一边听,一边看 这种静谧美好的感觉,真是要远离江湖纷扰才能体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