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五月吧论坛  (http://wuyue8.net/bbs/index.asp)
--  [ 天涯隔壁 ]  (http://wuyue8.net/bbs/list.asp?boardid=6)
----  【追寻】谁解其中味  (http://wuyue8.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619871)

--  作者:闲之
--  发布时间:2024/1/31 18:18:29
--  【追寻】谁解其中味
最近,赶路时在听欧丽娟老师的讲红楼,不出所料,人物论那几期是争议最多的,特别是谈到宝钗黛玉。这两家粉丝大战由来已久,清朝时就有为此老拳相向,发誓彼此不再相谈红楼,因为不仅伤感情,打起来是真的会受伤。

要问我最喜欢哪个人物,这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每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被如此鲜活有趣的一群姑娘围绕着,我乐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去挑挑拣拣呢。所以,每次看到钗黛两家粉丝打嘴仗,以至于什么阴谋论下毒说,宅斗宫斗那套都给搬出来了,我是真觉得他们这书是白读了。还有搞索隐的,生拉硬拽往各种历史人物身上套,这又是另一种风格的魔怔读者。只能说,《红楼梦》魅力太大,可解读范围太广,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解读。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于欧老师的解读,有些观点我不太认同,但也有许多大受启发的地方。比如,她用近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的学说来解读人物,颇能逻辑自洽。由此可见,红楼人物真的是太鲜活生动了,以至于都可以拿来用做研究人心理与成长分析的模板了。正因为这份虚构的真实可信,也就难怪部分读者会相信自传说。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曹雪芹可能会借鉴现实中人物的某些特点来塑造人物,他的自身身世在书中多少也会有些投射,但自传肯定是不可能的。虽然书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看起来琐碎真实,但前后情节其实相当具有逻辑性,所谓草蛇灰线、羚羊挂角是也。而现实生活是不会具有如此缜密的逻辑性的。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鲜活与生动,甚至使某些人物的名字成为形容词。比如,说这个姑娘像林黛玉,那人们就知道这姑娘有多愁善感的一面。说这人像王熙凤,那就是说这人精明能干。不过好像没人会说,这个人像薛宝钗。宝钗的性格特征似乎没那么鲜明,却又自成一派,不太好形容,但每个读者却又都能对其侃侃而谈一番,有骂的,有夸的,相同的文本,读者的评论却可以大相径庭。这是宝钗的性格特质中最有趣的一点吧。对于宝钗的性格特质描述,我最认同的看法是——外儒内道。言语行动上,宝钗标榜的是儒家思想对于封建淑女的那一套规训。然而,从文本细节处和宝钗的某些言论中可见,宝钗追求与认同的也有道家的清醒与豁达。她追寻的是一种圆融随时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比如宝钗说:“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

就有读者会觉得宝钗为人虚伪,一心打造讨好人设,其实书中细节可见,宝钗的言行相当一致,能帮人则帮,帮不了也就罢了,不过于陷入纠结。而不纠结这一点,又会被一些读者诟病为无情和冷。做宝钗真难。其实,以宝钗的智慧,当然明白她的这番处世态度,会招来不少非议,看看部分读者对她的负面评价就知道了。而读者还是站在上帝视角上审视书中人物。作为书中人,聪慧敏锐如黛玉,前期也会觉得宝钗藏jian,当然,吃醋也在很大程度上蒙蔽了黛玉。我觉得,作者对于宝钗的人格特质,八十回后可能会有更详细和明确的描写,可惜看不到,也只能是猜测了。

我觉得,对于宝钗性格的描述,最好的就是金兰契那回,黛玉的一番自白。黛玉说:“你固然是极好的……可知我竟自误了。”这里,我更佩服的是黛玉的慧眼识珠与反思精神,书中说黛玉小性,可又有几人能做到黛玉这番深刻反省的。我在网上看到的,都是在要求别人反思。而在识人方面,黛玉其实具有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和概括性。比如,宝玉诉肺腑那回,宝玉简单一句“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就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宝玉果然是知己,所悲者,自己病势已成,未来二人前途可忧。宝玉短短一句,黛玉心中已是波澜万千。后面宝玉的那一番表白,黛玉一句“我已经知道了”也就足够了。这里对黛玉的心理活动描写太细腻,宝黛之间的深情厚意在字里行间一一体现。

如果说,宝钗追寻的是处世哲学的圆融与自洽,那么黛玉为之不悔的是情感体验的深度与纯度,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黛玉都遇到了知己,更何况在文学和诗的国度里,黛玉又另有一番天地。黛玉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命运赋予她的所有幸运,在她短暂品尝后,又一一夺去,直至她自身生命的消逝。所以,我们看到的黛玉,似乎总在自怜自伤,但明明她所处的环境又比其他人优越太多。其实,她自幼失去双亲的悲痛,和未来无人做主的不安全感,真的足够磋磨人的意志了,何况她还拖着一身病体。身体不好连带着情绪也会随之低迷。即使这样,黛玉依然还是俏皮的、可爱的,对于喜爱的人与事物,也是兴致勃勃、一片赤诚。年纪尚小时,她是有些任性的,会尖刻反击他人有意无意的恶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宝钗对她那番教育提点之后,黛玉明显成熟了,对待他人更多了几分包容与理解。而命运的齿轮从未停止运转,对于未来的迷茫与忧虑,黛玉心中隐忧一直在增加,却又说不出、道不清,只能暗自神伤。所以,也别太苛责黛玉的自怜了。就个体而言,悲痛与忧虑是不能量化的,也是不能比较的。

关于红楼,有太多可说的人物,基本每个人物都可以长篇大论探讨一番。这里我只是粗浅的聊一下宝钗和黛玉,聊一下她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寻。

--  作者:闲之
--  发布时间:2024/1/31 18:19:18
--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amp;id=159416&amp;auto=1&amp;height=66"></iframe>

赶个末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