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 笑傲江山 】[ 花样诗词 ] → 花样诗词第72届诗词风云(鹧鸪天教学专场)【萍踪侠影录】鹧鸪天教学帖

  共有703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花样诗词第72届诗词风云(鹧鸪天教学专场)【萍踪侠影录】鹧鸪天教学帖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七弦月翎
  1楼 狼埔  6799帖  2015/5/10 9:04:00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紫金城金主
:白衣沽酒 点击进入抢亲页面泛小酸 点击进入小小金库绮罗生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2 届 青青子衿 掌柜哒·佟学 岁月安好 莫失莫忘 与子成说 月 佟掌柜 线和爱 晴儿的团子 上将阿里奇 画字眉弯 迷糊多 莫负韶华 佟萌萌 我是妞的爷 我是爷的妞 莫忘初心 無訫 影 一遇倾心 奇米团子 时光静好 夜雨声烦 破阵子 耗子阿姨呢 龙猫 对白 好气哦 风起 弦遇知音 不上学 不闹呢 得意了 提诗侧畔 悠然 小狐仙 浅蓝心语 妙妙开心 两世清欢 心心相印 一冠倾心 心心不异 两心相惜
花样诗词第72届诗词风云(鹧鸪天教学专场)【萍踪侠影录】鹧鸪天教学帖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9/22 13:14:54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在三目老师的鼓励下,这一届由我和大家闲谈《鹧鸪天》的写作要求。

之所以说是闲谈,而非开题教学,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也着实有限,且诗词也只能勉强说得上入门,场内颇多诗词大家,实在不敢以“教学”自称。

 

下面进入正题,本次教学贴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下面一一阐述。

 

一、为何要选《鹧鸪天》作为教学场中词的第一场?

 

教学场中诗的第一场为七律,按照三目老师的说法,七律的格律要求较为严谨,且又比七绝、五绝、五律更容易出好作品,故而更适合新手学习。上场也不乏新手参加,甫写七律,数易其稿,最终均完成了报道要求,且对诗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既然上场大家接触到了七律,那么在词里有没有与七律接近的词牌呢?

 

当然有,《鹧鸪天》便是其中之一。《鹧鸪天》通篇55字,同七律一样,也是八句。乍看形式,除了将第五句改成了两个3字短句,其余几乎一模一样。且鹧鸪天的三、四两句有对仗要求,平仄方面也遵循着“二四六分明”的基础准则。

 

故而,在上场写七律的基础上,这场尝试《鹧鸪天》,对新手既有巩固的作用,又有学习词这一形式写法的意义。

 

二、词的概述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根据词的字数,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就是传说中的莺啼序啦)。当然,同诗一样,并非字数越少的越好写,因为字数越少,对水平要求越高,需要在有限的字数里体现出自己的文采和情感,这反而更考较写作人对诗歌的体悟。而长调,有更多状物、写景、抒情的空间,只要确保内部逻辑、架构脉络不乱,再加上打磨后的文字,很容易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根据词的风格,主要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推荐读晏殊、晏几道、姜夔的词,豪放推荐读苏轼、辛弃疾的词,新手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写作的特点,多读一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诗词往往是古人用以言志抒情的渠道,故而现代人学写诗词,一定要看看古人是怎样含蓄又深沉的表达情感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评语,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是人所写,自然离不开人的情感,如何艺术性表达情感,就是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的了。

 

最后,诗的格律按照平水韵,即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等。词的格律则按照词林正韵,多是平水韵中的临韵通用,如“一东二冬”通用、“三江七阳”通用等等。具体可以参考搜韵网址:https://www.sou-yun.cn/QR.aspx?ci=*

我也会将词林正韵的文档发到五月吧花样诗词群里,以供各位新手下载。

 

三、《鹧鸪天》的简介及格律要求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这场既然选择了《鹧鸪天》作为专场,自然要说说格律要求。

 

目前词谱主要有《钦定词谱》(即钦谱)和《龙榆生词谱》(即龙谱),钦谱乃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命,以更早的万树《词律》为基础编写;龙谱是近代著名学者,词学大师龙榆生所编纂。相较于钦谱,龙谱更加严格,且目前主流为钦谱。故而本场《鹧鸪天》的格律,便依照钦谱,下面以晏几道《鹧鸪天》一词为例:

 

鹧鸪天 双调五十五字

 

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中中中中中平(韵)

当年拚却醉颜红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舞低杨柳楼心月 

中平中仄中平仄

歌尽桃花扇影风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从别后

中中仄

忆相逢

仄平平(韵)

几回魂梦与君同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今宵剩把银釭照

中平中仄平平仄

犹恐相逢是梦中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第三、四句,第五句(相较于七律来说)的两小句,即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和“从别后忆相逢”,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对仗的。

 

四、具体写法

写法因人而异,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适用,就当作一个交流吧。

《鹧鸪天》为双调,即分为上下两阙,整体的架构和七律大同小异,所以写诗需要注意的“起承转合”同样适用于《鹧鸪天》。

首先是起,相对于律诗而言,《鹧鸪天》的“起”要容易许多,因为第一句受到平仄的拘束少,所以果有好句,不会因格律的缘故搜刮枯肠。和一般诗词一样,“起”,可以开门见山,可以迂回婉转,但都是为后面作铺垫,好让接下来的内容顺理成章起来。譬如写“春风得意”,可以直接写“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也可以迂回地写“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承”,则是承上启下,在上一句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下去。譬如上面所说的晏几道的《鹧鸪天》,开头说当年拚却醉颜红,接下来说的就是当年究竟是怎样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一句道尽了当时的风流。所以新手在写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构和脉络。就像写文章一样,如果没有内在逻辑,很容易写成一盘散沙。

“转”,即在承句的基础上,或递进、或反转,以此来深化主题或另辟蹊径。这一句相当重要,诗词有没有灵魂,能不能引人共鸣、发人深省,往往在于此处。于我个人而言,转往往是这样写的,若前面是追怀过去,那这句就是着眼当下,若前面是景,这句之后便是情。转句,突出的是一个变字,也是将人融入其中的最容易也最适当的位置。

“合”,为结尾,都说“虎头凤尾”,一篇之妙,往往在于结尾。结尾的笔法有多样,有的以景色,有的以情感,有的以体悟。如“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等。当然,于我而言,还是情感和体悟更为好写。因为写诗词,终究要把人放在里面,否则便无生气。如何让景中饱含人的情感,又层层递进不显突兀,那显然需要相当的积累和才情。对于还算新手的我来说,自然还是选择相对简单的写法了。


最后,贴几首名家之作,以供学习参考:

鹧鸪天·送人

宋 ·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桂花

宋 ·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宋 ·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西都作

宋 ·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cha梅花醉洛阳。

[此贴子已经被箫栖弦于2022-9-23 17:28:51编辑过]


☆☆

七弦琴拨,引清泉一曲,冲淡心头块垒

三道茶斟,邀明月层楼,题开梦里翎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