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从王熙凤的那一脚说起
每当我看到王熙凤踢出那一脚时,我总会不甚恭敬地想,她那三寸金莲痛否?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讲的是贾母召集众人为凤姐祝寿,不料好色贪淫的贾琏在家中找姘妇被凤姐抓了一个现行。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凤姐听了, 气的浑身乱战,又听他俩都赞平儿,便疑平儿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愤怨语了, 那酒越发涌了上来,也并不忖夺,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一脚踢开门进去, 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
即便是几百年后的我,对此依然颇感震惊。甚至一度怀疑,在那个盛行女子裹足的年代里,精明强干的王熙凤难道拥有一双大脚?
但这个并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按理说这么凶悍的女子,定能将贾琏轻易收服,好好惩治一下这个“只离了凤姐便要寻事”的琏二爷。却不想事情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弯,当贾琏拔剑、众人赶来时,凤姐忽然失去了刚才的威风,仿佛瞬间林妹妹灵魂附体,做泪奔状投向贾母的怀抱之中。
这场家庭小规模战役的结局,自然以凤姐的胜利而告终。仅从这样一件小事中,我们便可以略窥王熙凤的风采一二。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但是王熙凤在书中的地位丝毫不逊于他。可以这样说,贾宝玉象征着作者一切美好的愿望和希冀,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中根本无法找出这样的男子,只能是寄托于书中;而王熙凤则集中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众多特质,她的身上具有非常深刻而宽广的内涵,现实社会的残酷黑暗一一在她身上体现。她和贾宝玉的性格就像背道而驰的两极,只有组合起来,才是《红楼梦》所要表达的完整人性特征。
对于王熙凤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已经不能从简单的文学艺术角度来分析。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红楼梦》“写的是很细致、很精细的社会历史。”这就表明不能将王熙凤的经历简单看成叔嫂斗法、妇姑勃溪之类的家庭琐事,因为在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里,家国是同构的,历来一脉相通,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王熙凤的触角很深很广,无论是在宁荣二府,还是在官府,在宫廷,在佛门清净地,她都能伸出她的触角。所以,以她为焦点的一种延伸,包含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丑暗的一面以及勾心斗角的官场斗争的一种概述。
那么,我们可以参考心理学和政治学的观点,从文学阅读的角度来分析王熙凤这个特殊人物的命运。当然,以《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内容来说,这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分析,而是简要分析一下她是如何在书中争权夺利,利用自己的心机谋略来达到目的。
第三回中,王熙凤甫一出场,作者曹雪芹便以紧张激烈的笔锋刻画出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凤辣子”,这种前后叠加渲染来刻画典型人物形象的笔法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少见。从还未出场的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到浓墨重彩地描写凤姐的外貌,再到表述她在贾母和林黛玉之间的左右斡旋,可谓先闻其声,次见其人,再闻其名,到最后看到她种种八面玲珑的表演,一个鲜活的凤姐形象已经跃然纸上,深深地抓住了读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凤姐深沉的心机已经悄然浮现。她深知贾母疼爱林黛玉,是以摆出一副十分疼爱林妹妹的模样,自然深得贾母欢心。曲线救国并不是现代的发明,很多时候,委婉而不着痕迹的奉承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浅显的道理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红楼梦》中更是被凤姐用得得心应手。
接下来凤姐在书中又是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其中较为著名的当属“毒设相思局”和“协理宁国府”,前者可以看出凤姐的心肠之狠毒,决断之果敢;而后者则可以看出凤姐杰出的管理才能。其实,在那个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做女人很难,做有才华的女人更难,做胸怀韬略善于管理的女人是难上加难。但是凤姐依然做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在取得贾府最高领导人贾母的支持后,凤姐毫不畏惧地将触角伸到了宁府,一路上披荆斩棘,废掉垂涎她美色的贾瑞,拿宁府的某位家仆(姑且视作路人甲)做样板狠狠玩了一手杀鸡儆猴,瞬间清除了自己前进路线上的障碍。
经过协理宁国府的锻炼,凤姐成功蓄势,一方面巩固了自己在荣国府的地位,另一方面成功将触角伸入宁国府。若贾珍此时不让凤姐介入宁国府的事务之中,日后又岂会有“凤姐大闹宁国府”之忧?
前面已经讲到,凤姐从一出场便牢牢取得贾母的信任和喜爱。而相比木讷的王夫人和气量狭窄的邢夫人来说,人老成精的贾母一眼便看出王熙凤才是荣国府内部主管的最好人选。凤姐本身的条件十分优秀,单从管理上来说,她实在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她深谙官场的游戏规则,始终将最高领导人贾母放在第一位,始终遵循“两个凡是”的方针,再加上用不间断的插科打诨来逗贾母开心,通过疼爱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方式温柔而间接地拍贾母的马屁。综合这些,凤姐已经坐稳了荣国府内部主管的位置。
仅仅有管理才能和拍马屁的功夫,凤姐依旧不能长久地坐稳那个位子。但是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理。从这一点来说,她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大师。比如探春等人起海棠社,因为月钱比较紧缺不够花,便要凤姐去做诗社的“监社御史”,但是凤姐立马便猜到这帮人是来拉赞助了,真可谓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她最擅长的便是从对方的神色和只言片语中猜测对方的来意,而且次次皆准,然后顺应对方心理,又能做到圆滑应对。这种机心和应变令人叹为观止。
凤姐成功达到管理荣国府的目的之后,便是她人生的高峰期。在这个时间段里,她的心机谋略和杀伐决断非常明显的显露出来。通过两件事情来说,其一是袭人母亲病重需要回家探视,她特意地将其打扮一番,博得众人满堂彩,而且间接地讨好了王夫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袭人同样是一个心机厉害的人物,她也取得了王夫人的信任和喜爱。但是凤姐明显技高一筹,在拉拢袭人的同时顺便向王夫人示好,不经意间同时取得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好感。
其二,便是“赚取尤二姐”,这一招“弄小巧用借剑杀人”,不仅达到了泄愤的目的,也向旁人显示了自己的手段。既警示了贾琏,又震慑了他人,还在贾母等人面前留下一个宽容大度的形象,更进一步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这一箭数雕,真真是非常人所能为也。只是可惜了那痴情温婉的尤二姐,尚未来得及防范,便将一缕香魂葬送红尘之中,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通过这样的正反相辅的手段,凤姐此时上承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下慑那一众眼高过顶的凶仆悍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言既出四方呼应,达到了她人生的顶点。
然而即便凤姐此时是如此的风光,可是她并没有像贾母那样成为贾府真正的统治者。而且从书中的叙述来看,她的结局很悲惨,与前期的风采照人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对比。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作者早早便给王熙凤下了定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便如苏轼那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华丽富贵,精明强干的王熙凤,亦终究逃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