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李老汉的老伴去世讲起。
李老汉的老伴是患重病去世的,当初说好了带去省城看病,两个月后,等到救护车呜里哇啦把人拉回来,老伴已经不行了,于是一家人立马开始准备后事。就在这种七颠八倒的时刻,李老汉也不忘冲自己两个儿子狠狠地发脾气,责怪他们为什么不早点把情况告诉他。
李老汉的脾气,儿子们当然是了解的,一方面怕他老人家心脏病发作,另一方面怕他接受不了现实,所以此前他们才没有一下子告诉李老汉。谁也没料到人走得这么急,现在他们只能低头受着这顿疾风暴雨。
前前后后忙了十几天,李老汉一家总算办完了丧事,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这边李老头的四弟负责联系的做饭人算账没算对,把该送的早饭也算上了饭钱,在李老汉的二儿子理账的时候,他四叔突然很不悦,直指二儿子做事小家子气,而二儿子也怀疑他四叔是吃了回扣。但是这种事情是说不清楚的,最终双方各退了一步,把这笔账结了。
金钱上的纠纷不是过不去的坎,最难过的还是李老汉那关。就在事情基本告一段落,李老汉的几个儿子和大姑娘准备各自回家的那天,李老汉突然提出,他要找个保姆照顾他的起居。
大姑娘当下就表示反对,她不是不懂她爹话里的意思,所谓的保姆说得好听是照顾起居,说得难听点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自己的妈刚刚入土,她还没有接受这个现实,他爹醒得倒是早。她一边表示很伤心,一边眼泪又流了下来,整个人显得更加憔悴。
见自己大姐明确表态,两个儿子也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他们妈在世的时候没少照顾他们,两个儿子归根结底都和自己妈更亲一点,这些天操办了上上下下的诸多事务,两个人胡子拉碴的,脸都没洗几回。发自肺腑也好,营造孝子形象也罢,作为男人,两个人几乎流尽了这辈子所有的眼泪,心智也跟着不太正常。听了自己爹提出的要求,两个人都坚决不同意。他们宁愿让李老汉住到自己家,也不想在这个节骨眼给他找个保姆。
见没人支持他,李老汉脾气又上来了,大骂几个孩子没良心,完全不为他考虑。见他们态度坚决,李老汉也坚定地表示,自己接下来哪也不去,就在农村生活,就让村里人看这一家人的笑话去吧。
最后的谈话不欢而散,但是在每个人心里都种下了心结。李老汉那边自不必说,他想做的事情基本是没人能阻止的,虽然儿子女儿不同意他找保姆,但是他们的手还没有长到能管住李老汉的程度,在村里,李老汉已经开始打听方圆几里的年纪相仿的保姆。
而他的几个孩子,私下里也没少讨论过如何应对老爹提出的这个要求。只是最后,他们的防线在战场上正面遭遇李老汉时几乎不堪一击。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他们还没从丧母的痛苦中走出来,却已经不得不接受给自己父亲找个保姆的现实。
这件事终于在李老汉的极大热忱和几个子女的不情不愿中提上了日程。尽管子女们不再反对,但他们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援助,本着消极应战的态度,他们由着李老汉自己打探。李老汉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他找人打听着附近的情况,遇到有可能成的,就自己骑车去对方家相看,这一来又把几个子女的心堵了又堵。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李老汉骑车去的村子越来越远,几个子女为李老汉身体考虑,答应他如果今年冬天配合去儿子家里过年,明年春天他们就配合李老汉找保姆的事业。
这回,李老汉没有再犟,而是答应了他们的提议。几个月下来,他也知道光凭自己找不到合适的保姆,这中间得有一个牵线人。听说现在有的婚庆所不仅帮年轻人介绍对象,也会帮老年人找保姆或者老伴。不管是老伴还是保姆,李老汉的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两个人能长久地在一起生活。说来也奇怪,李老汉强势了一辈子,却是个身边没伴就活不下去的人。
一场拉锯战短暂落下帷幕,为了安抚李老汉,大姑娘把李老汉的信息提供给一家熟人开的婚介所。姐弟几个心里明白,从前的日子一去不回了,不仅是他们先走一步的老母亲,还有一家人之间纯粹的亲情。明年过年的时候,这家里会是什么光景,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