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憨可爱
说到大圣,大概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孙悟空。猴子嘛,上至八十老翁,下到三岁孩童,识字的不识字的,大概十之八九都知道,也可见文学的力量。
其实原本孙悟空不姓孙,也没有名字,这似乎也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毕竟婴儿甫一出生,才能被冠以姓名。但一只天生地养的猴子,不仅仅有了姓,还有了名字,这就是件奇怪也哉的事情了。
猴子是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因无处可寻其血脉来源处,所以只能称为“猴子”,直到他拜在菩提老祖门下,才被老祖冠之以姓:孙,再授之以名:悟空。有了姓名的猴子乐得手舞足蹈,只它一只石猴,无父无母无亲无朋的,有的只有一群不知世事的小猴子,又怎知这冠以名姓背后的喻义——在我眼里,那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皈依,不论是对道法还是天地间的规则。
就猴子得了姓名这一处,我总觉得这当中有种妥协的意味。自被授予姓和名之后,猴子不再是那个学人说话、学人走路,乐了就可着花果山撒欢,一言不合时能抡拳头揍人的野猴。自此后,不仅要受天道轮回的限制,也要受这世间法则的管束。
想起近来在追一本小说《剑来》,里面有一节是九尾天狐因为言语无忌得罪了白泽,被白泽打下山谷。白泽口呼其真名青婴,随随便便就断去青婴一尾——小说里写,妖的真名是不能外泄的,会有性命之忧。大抵是有了真名,便意味着不再是只遵从天道自然就可以,而是所有行为都要受这世间订立的规范法则限制。顺便吐个槽,最近《剑来》的章节没以前的好看了。
孙悟空还有一个名字:行者,这是唐僧赐予的。但西行的路上,悟空被称为悟空的时候远远大于行者。暗自揣测了一下,唐僧之所以喊它“悟空”,大抵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并没有真正收伏这只妖猴,所以下意识喊它“悟空”,有些心虚的感觉,同时也是让它时时记得,它不再是只妖猴,应该受天地人间规范法则的束缚。如来观音玉帝有时候喊它“悟空”,隐约也是种提示。当然偶尔也会不屑地喊一句“孙猴子”,毕竟出身在那摆着呢,再是神通广大,也不过是只猴子。
我觉得,猴子大约也更认可“孙悟空”这个姓名,因为这是他师傅菩提老祖赐予它的。从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猴子想再救活人参果树,第一个想到要找的就是他第一任师傅:菩提老祖。这有点像人类的孩童,闯祸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父母帮自己摆平。菩提老祖在猴子心目中,大抵也和父母无异。
当然,即便是在取经的路上,遇到那些拦路打劫的妖魔鬼怪时,猴子最爱的就是,棒子一横:我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这样洋洋自得的猴子可是有憨也有点可爱了,就像考试得了好成绩,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当年老孙可是天上地下都打了个稀巴烂,就问你们这些妖怪服不服、怕不怕!
猴子曾经也是有理想的,当它第一次上天庭被授弼马温之后,颇有怀才不遇的失落和被人瞧不起时的愤然。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猴子一怒回到花果山,自号“齐天大圣”。要与天齐平,可见猴子这理想有多远大。其实也只能称为是理想而不是野心,是因为虽然它自称“齐天大圣”,到底也只是在自己的家里花果山上称王称霸。这样的大圣,着实有点憨也有点可爱。
在行者悟空的心里,大概是觉得这个“齐天大圣”应该是它最风光的时候,所以在外人面前,尤其是那些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面前,喜欢拿出来显摆显摆,同时也是种威慑,有点老人家“想当年”的意味。猴子大概自己都不清楚,这时候的它,已然臣伏在世间的规范法则之下。
说到孙悟空,还另外有个名字:至尊宝,只那是《大话西游》里的故事了。至尊宝这名字,似是为所有期待爱情的小女生取的,所以当从一只猴子口中说出那句“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时,会有多少女孩子为之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