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美丽的事物,越是容易得到喜爱,这仿佛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在仙本那的日子,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海底,都只会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越美丽,就越心痛。
那些远远望去令人能屏住呼吸、浓墨重彩的海,那些柔软光洁、细腻得仿佛丝绒的沙,都是造物者给我们最美妙的馈赠。可我们这些享用者,像是一串不和谐的音符,带去的只有破坏。
我漫步在叫不出名字的海岛沙滩,除了随处可见的美丽景色,最多的就是沙滩上触目惊心的垃圾。那当然不是出于自然之手的腐木浮藻,而是人类文明世界的产物——塑料袋和塑料瓶。
也许是来到的游人随手扔的,也许是从遥远的陆地漂流过来,总之,此时此刻我觉得这些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便利物品,刺痛我的双眼。心隐隐作痛,又不觉浮出很多愧疚。塑料制品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没少用,即使每次去商场会自带购物袋,但买回的那些食品哪一样的外包装不含有塑料制品。
这种无奈痛心的感觉一直持续,我只能象征似的从海滩捡起两个塑料瓶,扔进不远处的一个垃圾桶。
而当我们又一次去到一个浮潜点,看到下去潜水的人竟然在垃圾环绕的海中游来游去,我才突然觉得,曾经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常年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一年只会产生一瓶子垃圾,这样的人太值得敬佩了。
为着便利,我们成了破坏者,有意无意,那些我们使用一次就抛弃的东西,大自然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而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我们只喜爱美丽的事物,却不懂得去呵护,是多么肤浅。
有关肤浅的思考一直持续,到我被船带到当地一处很著名的景点,我感觉到肤浅更甚。我不知道这个景点是怎么起源的,但是当我们一群游人乘着现代化的船只,穿梭在那些极具原始吊脚楼中,近距离看到这一群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的巴瑶族人,内心的感受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
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地**促成了这个景点的诞生,还是因为游人多了,巴瑶族人自动就聚居过来,总之看着那些巴瑶族人划着名为“lepa-lepa”的小船,追逐着游客的船只,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话乞讨,就觉得荒唐和悲哀。
到底是我们这些游人无意的馈赠养成了他们这样的习惯,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真的太过恶劣,以至于无法不去索取。我无法回答自己的问题。
这样的怪圈,也许最终形成的只是一个恶性循环,如同我们对大自然的索取与破坏一样。最后,这一群海上流浪的民族,也许就被我们现代文明所同化,一个个走上海岸,学习他们传统之中从未有过的东西。这也许还是好的,至少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还在,想要得到的东西,就靠自己的努力去拥有。
我不禁又想起那些在吴哥窟门前乞讨的孩子,他们也是因为一些善意者——或是同情,或是喜爱——的赠与,变得不再纯粹。
我只是单纯地想,我们这种喜爱能少一些肤浅,多一些深沉和思考。面对自然、纯粹的人或物,我们能多一些敬畏,少一些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