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篇文章讲了老赵的生活环境,原本手里有些积蓄的老赵分了家,分家后老赵成了两儿子的拖油瓶,老人无人赡养,只能两家轮流住,当然住着也是要看脸色,这才有了老赵自己搭窝棚住的开头。文章讲了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儿女多了的老人家的赡养问题,互相攀比,都怕自己家吃了亏,没有人为老人考虑。当然这也是个别现象,大多数应该还是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
然后讲了朱乡长做为调节人,调节赵家的赡着问题,结果两家各说各的理,闹个无功而反。后面剧情反转,老赵遇歹徒,要抢当年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烟袋,当然老赵并不知道这个烟袋有什么特殊,只是因为心中对自己父亲的思念,自己现在这唯一的念想也要被掠夺,彻底激怒了老赵,也引起了老赵的反抗,也就是这反抗,把穷到住窝棚的老赵再一次推上了神坛,又有钱了。之后,得到的不是儿子儿媳的照顾和安慰,而是对钱财的另一番觊觎。
文章矛盾关系明显,反应的问题也切合实际,是一篇让人值得反思自省的好文章。
《老赵村长》讲了老赵村长致力于改革开放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故事,从大家开始对老赵的不信任,到后面看到前景的不折手段,一个两极分化的形式。农家乐,顾名思义就是土生土长的农副产品,原生态的饮食环境,而后来大家为了追求利益开始了“挂羊头卖狗肉”行为,这让一心带着大家走上致富路的老实本份的老赵村长情何以堪?
这两篇文章人物相近,但是故事线也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是自己小家的事,一个是大家的,个人更喜欢《父亲》,写得有深度。
《父亲》Pk《老赵村长》,《父亲》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