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发店出来的时候,走到烤猪蹄店前怎么也迈不开脚步,于是和朋友买了一些,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啃。这时候响起一阵钢琴前奏——正是无数次在KTV里响起过的《安静》,我想,下一期活动这不就有了吗。
我把目光投向音响,才发现旁边还站着唱歌的人。前奏结束,男生开始唱歌。我问朋友这是在干嘛。朋友说,二维码在那儿,你说呢?我哈哈一笑。
如果这个人长得帅,那唱成什么都会有人去扫码的。附近是美院,肯定有很多喜欢文艺青年的女孩。我问,唱歌的人帅吗?眼神不好,只能看清那个人穿着T恤和宽松的裤子。朋友说她也看不清。我说好吧。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上,天大地大,干饭最大。
之所以想知道男孩的相貌,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认为他唱得并不是很好听。一般唱得好的,长得一般;长得帅的,唱功一般。那种自带故事的声线,都是经历了无数百转千回才磨炼出的。太过干净清澈,或者生青春涩的声音,刚入耳还不赖,但是几句下来,就让人忍不住和原唱对比,譬如眼前这个男生。
后来和朋友聊起别的事情,就没再留意歌声,如果他唱的不是周杰伦的《安静》,或许这件事都不会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路边歌者。在东极岛的第一个晚上,我和朋友外出觅食,转到快到码头的那一边,听到音响中传来《平凡之路》的前奏。我们这代人,说来惭愧,好多都是看韩寒郭敬明长大的,所以对这首歌非常熟悉。恰好韩寒的《后会无期》就是在东极岛拍的,此时这首歌响起是多么应景。我不禁想要驻足。
等前奏结束,意料之中的歌词没有响起,而是传来了歌手的和声。心生诧异以为自己听错了,走远几步,终于听到熟悉的歌词,才确认是《平凡之路》。男生的声音算得上干净,但并不生涩,应该很老道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听到他停下唱歌开始说话,但是因为站位较远,声音被海风吹散一半,便求助朋友他在说什么(写到这里,感觉自己是个又盲又聋的人),经朋友传达,才知道他说的是,不需要扫码或者给钱,如果喜欢他的歌声,就买一张他的个人专辑。
我“哇哦”了一声,实则并不心动。某一瞬间我特别能理解他的内心,个人的专辑无论是怎样的形式和名义,都是一种实质上的存在,如果你对某一件事情足够喜欢,就一定想要留下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一些爱好写作的人,哪怕是自费也想出一本书。印刷出来拿在手里的,和躺在word里的字就是不一样。
但是我似乎已经过了这样的阶段,如果过去的一切消失了,那就消失吧,因为重要的是今天,是未来。
也因为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情了。
所以我踏着他的歌声走远,一步一步,没有犹豫,填饱肚子才更重要。
一直认为在众人面前开口唱歌是需要勇气的,但我并不真的欣赏,更不必说迷恋。大学没看过一场“十佳歌手”的比赛,因为感觉是一种略哗众取宠的形式(个人观点,无意冒犯有相关经历的人)。不喜欢出风头,也没兴趣看别人出风头,走在路上目不斜视,凑热闹是不可能凑热闹的,因为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知道为什么,写了这两段路边偶遇歌声的事情,仿佛自己被拉进了未曾细品的回忆里,真是一种新奇又安心的体验。《安静》循环了好几遍,我安静而又飞快地在房间的一隅敲打出这些文字,终于在颈椎有些难受的时候,讲完了我的故事。
接下来会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或许还会夹杂梦中的呓语。我会梦到一个人,他说他喜欢我。我们牵了一整晚的手,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却沮丧地发现,我没有看清他的脸。
最怕空气突然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