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电影《长津湖》上映了,我第一时间买了票去看。不出所料,影厅里座无虚席。<!--[if gte mso 9]>
1111<![endif]--><!--[if gte mso 9]>
<![endif]--><!--[if gte mso 9]>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endif]--><!--[if gte mso 9]>
<![endif]-->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四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比我还年轻)。从我在他们边上坐下来开始,这群人就聊个不停。电影开始之后,他们还充当了报幕员和旁白,不是一个劲地重复电影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就是一个劲地顽梗、抖机灵,企图哗众取宠。电影很长,放到一半的时候,他们似乎聊累了,开始对电影本身和里面包含的历史评头论足。
其中有一位不停地用夹杂江浙口音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普通话说着:“太无聊了呀,太无聊了呀。”(你们可以想象那种尖尖的,刻意从嗓子里挤出来,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要接具有本地特色的语气助词,并向上翘起的语气)接着,他开始问坐在他左手边的同伴(也就是我右手边的这位):“你这推荐的是什么啊,太无聊了呀。”而这位戴眼镜的瘦男孩,夸张地垂下脑袋,小声说道:“早知道这么无聊,我也不推荐你们来看了。唉,真的太无聊了呀。”事实上,这个戴眼镜的家伙,一直在认真看着电影,期间还在给同伴科普电影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但他,已经不敢说自己喜欢这电影了。我猜,他是真心愿意看完这场电影的,可他频频垂下脑袋,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去迎合身边的同伴,生怕他们不会原谅给他们推荐电影的他。
后来,那个一直在逼逼叨叨的家伙说了句让我差点当场怼他的话:“这跟美国大片没法比啊,以后再也不看国产战争片了。以后除了美国大片,其他的都不来看了,还三个小时呢。” 可惜我怂,没有当场喷他,我后悔的要死。
就在前天,我去本地某个著名景点玩耍。国庆假期刚过,又是工作日,景区里的人不多。当时我踩着台阶自下往上走着,迎面来了一对男女。男的三十岁出头,很殷勤的搀着女人;女人二十七八的样子,一路上一面骂骂咧咧地贬低李德胜,一面慷慨激昂地捧蒋委员。她是那样的振振有词,仿佛自己就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说到动情处还频出粗鄙之语,她对李德胜的形容简直不堪入耳。当时我的血压就开始飙升,从一旁死死地盯着那两人。同行的男伴显然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看了看我,扭头冲着自己的女伴,低声附和着,想让她尽快结束这段“高谈阔论”。
说实话,对于这个女生的行为,我见怪不怪。在我眼里,在我如今身处的这座城市,踩毛捧蒋几乎是本地人的“政治正确”,有那么一小部分本地人甚至带着一种仿佛自己是前朝遗老,是落魄贵族,自己才是“正统”的优越感。我甚至能想象出,在这个女生成长的任何阶段里,她身边的长辈们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向她灌输她刚才所言之观点,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卑鄙小人”四个字的。乃至如今身为成年人的她,能够在国庆节的余温还未散去的时候,站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里,仿佛在伸张正义般,大放厥词!
可惜,我又怂了,心里措辞了无数遍回怼她的话,也只能在望着她背影的时候,在胸腔里生闷地激荡着。当时我就想,如果下去的时候还遇见她,我就要喷她,连开头我就想好了——刚才在上面我就在忍你!可惜,到头来,又只剩下一段无用的文字。
电影院中的几个年轻人,他们的三观或许还摇摆不定,爱出风头,爱装逼,还情有可原。而女生那副大义凌然的模样,着实叫人不寒而栗。自从19年以来,我本以为那样的声音会骤然减少,可是现在看来,它们安静的并没那么快。(点题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10-11 14:23: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