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读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作,感触良多欲提笔记载读后所思。又因琐事缠身,几近遗忘。时值假期之际,除偶有应酬或运动外,闲暇之时便多次品读其诗作。今夜,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装饰着夜的静谧,仓央嘉措“那一世”情诗里的文字和诗句“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似乎割破这夜的静谧,于脑海里无来由地莹绕……
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因追求真爱而不容于黄教,显赫身世背后却是政.治上的牺牲品。对其流传诗作,亦有多种版本和质疑。于此,姑且把上述诗作列为仓央嘉措原作。
宋元问好在“摸鱼儿”一词中,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诚然,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谓之男女之间的情感贯穿着人类的一生亦不为过。是故,现实里所粉饰的“麻木”往往被文学作品中一些简单的故事或文字击的支离破碎。初读小仲马的《茶花女》,亦曾被玛丽·杜普莱西和阿尔芒·迪瓦尔的故事感动得怆然泪下,今思起,也无悔于当初貌似廉价的眼泪!
就诗言诗,透过仓央嘉措诗作“那一世”和诗句“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些简结、质朴的文字,却将真情淋漓尽致地呈现,渴望和追求真爱的声音在文字里字字泣血般叩人心扉。“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些文字,写的何等形象传神啊!这简朴又直观的文字缔造了一个个画面,让人透过文字仿佛看到一位清秀的僧人在转动经筒、匍匐磕头虔诚礼佛、转动佛塔求轮回,然其目的只是为了“触摸指尖”、“依贴温暖”、“相见”。满篇不着一个“爱”字,文字之外,却让读者感到字字皆真情、声声为真爱的呼唤!倘若能抛弃尘世的喧嚣来享受这些文字,顿觉这是一份铅华尽洗的情感,这是一份脱离俗世的真爱的诉求,过多的笔墨形容反而亵渎到其情之真和其爱之深!
复又读到“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此诗作,不禁深叹:好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啊!诗句里对于徘徊在爱情和修行之间的挣扎之意,抑扬顿挫地敲打着我每一根神经。把儿女之爱与如来放在同等位置,这爱之重,世间又有何秤能称?作为活佛,出世修行甚至为万众瞩目的楷模似乎成为仓央嘉措的义务或是无可选择之路,然而,心中只因存了小儿女之爱的仓央嘉措却在爱情和活佛之间纠结。也正是这种纠结,才有了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这种近于背经离道的念头;也正是这种纠结,透过“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诗句,让人看到一个真实又充满着人性化的活佛,一个有着红尘男女之爱的活佛。
我素未信佛,然不反对他人信佛。人若心中无爱,岂可称人?佛若心中无爱,安能称佛?是夜未能眠,逐以“不负如来不负卿”此句为题,涂鸦一首,聊以自娱!
《不负如来不负卿》
把心淘空,种山种水种红尘
可留有一隅?去种植青莲花的肃穆
以及那一泓眼神的凄怨
梵唱如鼓,声声催促杀戮的步履
青丝化钢,能否束住溃不成军的倩影?
且将魂灵俱灭的控诉,留给
一具多情的皮囊
俯瞰芸芸众生,执迷形役的痴嗔
演绎真实的乾坤
拈花一笑,见证
海的斑斓抑或彼岸虚幻的西方
我愿,陨身糜骨地凭吊
一个故事的片段重现
无关,赠我凤凰涅磐
或是罚我地狱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