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
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闫应元,这是一个让大部分人陌生的名字,这首诗是写给他和明末九万江阴民众的。
明末时期,王朝革鼎,满清入关,大部分殉国的英烈都被一些世人皆知的原因抹掉或轻描淡写,被清朝有意屏蔽,史书中江阴城内外的碧血被消融得了无痕迹。
是故,很多人知道全义而死的史可法而不知闫应元。所以当我了解到闫应元和九万江阴民众故事的一瞬间,就被这样惨烈的真实历史击中而惶惶。在明末清初大势已去的时局下,在许多大城大镇望风而溃的大背景下,他和当时的江阴父老,怎么会不知道“势不可为”?
诚如一个现代江阴人的描述中说,闫应元的名字很多人不知道,但是现在所有的江阴人都知道。而有的人生来并不是为了让人知道的,他的出现,就是要告诉你,什么叫做成仁。
江阴,是一个很小的要塞,全城仅有九万人。闫应元用现在的官职来讲,他不过是一个正科级的县公安局长,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典史。而在当时,应九万江阴民众的推举和重托,他成为了江阴抵抗清寇的统帅。
当时围城的清军达二十四万众。闫应元和他率领下的江阴乡亲,在清寇的大砲强弩以及重重围困下,血战了整整八十一天。他们歼灭了清军七万五千人,其中包括有三位王爷,十八位大将。清军城破之时,他率众格杀,乱箭之下负伤。闫应元投水自尽,被清军砍断了胫骨令其跪,他倒地不跪直至气绝。
城破之际,整个江阴城,无一义民投降,而九万民众在此役后,只有五十三名老幼躲在塔里活了下来。
闫应元在此役八十一天中,几乎用尽了三十六计中的所有计谋,无所不用其极,而江阴城战的碧血,染红了城外的护外河。有一名路过的才子在城外写下这四句。
华夏诗词的宝库里,瑰宝灿若繁星,而只有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巍巍中华民族骨子里一丝来自于血性的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