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首歌,但是这一首《冥王星的雪》致敬是最喜欢的一首歌。
还是喜欢那一句:
诗三千 秦皇汉武华篇
伴蒙娜丽莎共葬星河间
这是一句熵很高的歌词,仅仅几个意向就将人类文明文学,艺术,功业,天文囊括进来了。
史诗一样的画卷就此展开,在一瞬间你体验到了文明的进程。
然而,没有一信息可以离开本身的语言库存在,如果没有对相关意向的知识,其实,你是没法理解这样的话时。
如果打开这段信息的是宇宙中的另外一个文明,它们将只能通过语言本身来解码这一句话。
所以,没有活人的历史博物馆是没有生命的,那些拼命在石头上留下字的人,是否真的想过,这样的信息对于思维,语言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物种的意义。
即便这样,他们还是拼命想要留下痕迹啊。千年史册,耻”无名”。
所以,要挺身而出,要与天地争衡,要留下真我于天地之间。
当看尽史册时,能够感受到这些人物是大写的,能看到鲜活的生命。
我觉得自己对很多人物特别双标。比如陈汤。这种缺点满身的人真的是可以写满很多小论文。可我就是偏爱他可以矫诏出兵。事后被清算又如何,先明汉威于海内。不管这些了,打了再说。
但是吧,这个事情,如果汉武帝在做,我就会觉得是在穷兵黩武,真的双标,哈哈哈。
比起完人一般的六边形战士,我可能会更加喜欢在一个方面做到极致的疯子,不在意善的极武,不在意仁的极智。
能够将某一件事做到极致,探求一个极限,都是于这个种群有利的事情。在绝对值年前,绝对的恶与绝对的善,是一体的两面。
或许,这就是史家不幸诗家幸吧。他确实打到了海内虚耗,对于当时活着的平民,他们更想生活在文景时期的,但,以后的诗人,才能写出那许汉武华篇。
我觉得作为个人我是没有那样移山填海的大气魄的,或许是真的太超纲了,所以,对于汉武帝的评价我是很偏颇的。客观的承认他的贡献,走,本能的觉得不适。或许,不论幻想中的自己有多强大,作为实体的自己是渺小的,渺小到没有资格评判这样领袖型的人物。
仔细想想,对于治史,我了解的又有多少呢,我接受的永远是别人告诉我的观点,而不是我自己对于它原本的资料。没有真正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民生。
再一想从小到大看过的那些作品,似乎有再向一个公论的论点在证明,而少有铺细节,让读者自己整理数据的作品。最近开了一个会员,看了一下以前看过的电视,发现真的是调动情绪的多,少有真正铺开解析一个真实世界的。这种剧真的是现在一点都不想重温啊,信息熵这个东西,真的是能决定作品的等级的。低信息熵的作品,真的是没法跟高质量作品比的。
不过我还是喜欢看喜剧,用来当背景音乐很好,看书的时候如果开高信息熵的作品是没法一心二用的,或者我在一个时间里能够处理的信息是有上限的。
不由得更加赞叹,作为智慧生命体,其实,人类本身,就已经是很聪慧的运算机了,我们认知世界的能力真的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