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深山而言,我更喜欢岛屿,能倾听潮汐,能远眺苍茫,会更容易让自己融入一方天地。然后百度为什么和尚喜欢深山修行,得出的答案是为了远离红尘,躲避烟火与诱惑。
这样想来,所谓出世,感悟的较少,逃避的居多;
那么所谓的以减法做这个世界的了断,却贪恋山谷的幽静,雨露的甘甜,莫非也是增了内心的深沉。
我只是一灯,从未曾放下,自然也无须有清规来约束自己做个了断。
一灯与瑛姑的故事,从古至今延续到现在,似乎每天都可能在世界的角落里上演。
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孤独,三个人的伤害,翻来覆去折叠的情绪,辗转反侧搞不清楚的内心,
无非是对爱情的迷,喜欢并执著的希望可以永恒于最初甜蜜的瞬间。
如果我们彼此可以像永动的八音盒,永远围绕着一个旋律共舞,那是不是美好呢?
心中有爱是美好和幸福的。
或许爱也是内心深处渴望成就的佛,也只可能成佛的那一刻,回首山路的崎岖,红尘的遥远,
才明白半生浮沉都是自己渡过的劫难,感恩于所有的劫难,才能成就内心的平安。
于爱情也是一样。
爱本来就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外显,也不过是一株花朵的绽放和凋谢,但是在时光的泥土之下,
还有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或许爱情的本质是不为人知的在泥土里的根,而不是在多风的春,多雨的夏那短暂的绽放。
我们得以守候另一半多久,便能够解读爱多久,唯有最后的长眠,才读出爱情的结局。
我相信,内心有不舍的眷恋,才有对红尘的回眸,才有佛的无尘和纯粹的情诗可以被诵读。
昨天跟朋友们聊起滇藏线,提到某个地方可以骑马十五日转山,那里有一个神奇的雨洞,
常年有水垂落,但是神奇的是,如果内心无愧的人从水中穿过,衣服是干的,
如果内心有愧的人穿过,衣服就会被淋湿。
朋友说有无数人做过见证,我觉得我应该不会去做这个尝试,因为必然会浑身湿透,我觉得没有别的可能。
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的转山十五日,内心浮沉多了,何须沉淀,即便我喜欢蒲公英,也知道飞翔只是小小的片段。
更何况,有悲有喜有劫难有怨恨,都是我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时候的满满的收获,
这因果的落水,能见证在红尘的旅程,应该是值得的。
抱歉了瑛姑,应该是要回赠你的一篇小文,然后在夜深时候听到那首《簪花人间》,便更多是我的絮叨。
风云最吸引我的时候,是借助一个熟悉或者陌生的背景,让自己更全方面的去融入一个角色并思考。
这世间的事情,有大部分关乎情感,半生过去,借着偷闲的“旁人”角色安静梳理与这个世界的擦肩,很享受。
自己是个闲散慵懒到有些冷的性子,但喜欢这人间烟火里的深情,也贪恋红尘百态的痴醉。
没有经书可以清净这红尘的娇娆,是苦海里最美的月光。
回赠瑛姑,祝福风月~~~
偷偷的喝点长袖里藏的酒吧,经书于我,不太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