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
人工智能是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产生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用机器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从而用机器代替人类行使某些方面的职能。继续通俗易懂点,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规律,来帮人类干活。
郭达有个小品买了个机器人,让机器人按照设定的模式进行转换,来服务自己的生活,机器人分别有几个模式,温柔型,暴躁型,贤妻良母型,表演搭档是蔡明,每按一次模式,机器人就启动对应模式,小品结果令人啼笑皆非,如果机器模拟人类思维和规律让人类感觉到不舒服,说明机器人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达到像人类思维那样自如切换,应对处理事情的能力更是和人类没法比。当然,随着这项技术的进步,在这方面会有所改善,想要超越人类,目前不可能,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所以,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首先,人工智能是不能超越人类思维的,对于这一看法有两种极端,一种是人工智能终将替代人类思维,成为世界霸主,到时候人类将为机器服务,另一种是机器是人发明出来的,不具有生物体特征,它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工具出现的,个人同意观点二,人工智能再强也是人发明出来的,人类思维有连续分辩的能力,能应对各种各样复杂事情,对具体事情做出具体的反应。而人工智能的机器只能做出自身程序指令中的应对,一旦超出应对范围,机器将不会解决问题。
其次,人工智能不是生物体,没有生命没有意识。不会感知到人类复杂的情感,不会做超出指令范围的分析判断。
第三,人类同机器的关系永远是制造与被制造、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几乎不存在反过来的可能。
机器可能从某一领域有超出人类的能力,但它的指令性决定他不是一个生物体,不存在人类情感,只要指令里没有的判断他做不出来,因此,最高级的智慧还是人类的大脑,不会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机器人。
从另一方面讲,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完成很多任务,在部分替代人类大脑工作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