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武汉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一个六岁的孩子,在学校操场捡纸飞机时,被一辆私家车碾压致死。事故地点不是车辆通道。
这本是一件令人扼腕痛惜的事,在事件起因经过并不明朗的情况下,网上公布了一段孩子母亲的视频。视频中,孩子的母亲面带哀痛之色,语无伦次地质问:“校园里停这个(车)应不应该,没有哪个学校可以开车,而且这是什么?这是操场,用于活动孩子的呀,这哪是停车开车的位置呢?”
而就在这件事还未得到妥善处理,事件本身还在持续升温的时候,又一则令人惊愕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六月一日,这位年轻的母亲,从自己所居住的24楼,纵身跳下,自尽身亡。
是什么导致她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是对孩子的思念?是不满相关部 门处理这件事的态度?还是因为她受到了来自网络的暴力施压?
在这位母亲去世后不久,立刻有人在网上公布了部分来自网友的恶意评论,并表示这位母亲之所以选择轻生,是因为无法忍受网暴。并呼吁大家重视网络暴力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
从这些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在孩子遇难视频回复称这位母亲面容姣好、身材不错、打扮精致,甚至,为了上镜,她特意化了妆。
有人则厚颜无耻地留言:身材高挑还穿高跟鞋。
有人回复:想讹多少钱直说,别卖惨。
更有人脑洞大开:好害怕她以后开直播。
……
于是网上有一派声音开始口诛笔伐这些无良的网暴者。称这已经不是按键伤人,这是在按键杀人。
近年来,网暴的危险性已经愈演愈烈,近期就有“粉发女孩”郑灵华因网暴抑郁离世、高三学生激 情演讲却被网暴讽刺“咬牙切齿的样子很难看”,而这些,不过是被报道的冰山一角。即便是有媒体曝光,也根本无法对施暴者进行追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与他人接触,会懂得收敛自己的一些内心想法,会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和利益而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但如果这个人躲藏在了虚无缥缈的网络里,没有人知道他/她是谁,那这个人就有可能肆无忌惮地发言,丝毫不必顾忌听者的感受。
哪怕,这位听众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
是这样吗?
如果仅仅如此,那么我们的互联网可能还有救。
我们只需要上网实行实名制,并告诉每个上网者,你们的发言会由你们自己来承担责任,就好了。现实中需要身份证,互联网也需要身份信息,现实中的所有企业、单位,用工用人都需要登记身份信息,而登录那些可以发布言论和个人观点的网络平台,为什么不需要登记真实身份信息?为什么还存在可以以游客身份公开发言的社交、视频和媒体平台?
抖音可以游客发言、头条可以游客发言、百度贴吧可以游客发言。
这类普及率较高、用户量巨大的,带有传播信息、发布信息功能的平台,凭什么能够允许存在这种明人说暗话的机制?
难道不是这些平台的开发者和对这些平台进行管理的监督者,小看了网络中来自“无名氏”的暴力,才间接导致了这些群体的“按键杀人”?
正是因为存在大量无法追溯的“无名者”,他们无须对自己伤害别人的发言负责,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其他“有名者”也开始肆无忌惮,并不再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我们再去看那些令人愤怒的回复,有人说:“好害怕她以后开直播。”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网暴了。
这是某些人在借事件热度抖机灵。他说这番话的初衷,也许和其他人不同,他也许只是想以一种冷幽默的方式,来显示自己观点的与众不同,来显示自己认知的尖锐犀利,并以此换来一些点赞和关注。
这类人只是在借热度展示自己,全然不顾受害者家属此刻已经痛不欲生,他的话很可能会成为一把无形的尖刺,扎入那位年轻母亲已经脆弱无比、几近崩溃的心窝。
这样的事,不是偶发事件。
这样的事,在中国互联网上比比皆是。
每当有一些能上头条的热新闻出现,那些抖音上的播主,那些驻足于头条的自媒体人,都会以各种方式去“蹭热度”,发表观点、陈述己见,换来关注和点赞,为以后的可能会接到的业务订单积累粉丝和韭菜。
这是一个资本浸透了互联网的时代,当所有播主、自媒体都朝着钱看齐,蹭热度这种事已然屡见不鲜。谁都不敢掉落,大家一窝蜂跑去围观热点,继而各种摆拍。
但这次,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有人痛失家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安慰或者默哀吗?
并不熟悉,也不认识,纯粹就是路人。那闭嘴可好?并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路人去留言的。即便出现不公,自然会有流程有制度去解决。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啊!
法治社会不需要游侠,更不需要躲在互联网阴暗面的键盘侠。
受害人家属,并没有举着身份证面对视频,大声疾呼:我,某某某,现在实名举报……
他们,受害人的家属,并没有要求网络来关注自己,更没有向网络寻求安慰和帮助,他们还在与学校及相关部 门协商处理结果。
为什么非要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非要去掺和别人的丧事?中国网民对待死亡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也有人说,那位母亲并不是因为网暴自杀的。
她选择在六一节跳楼,仅仅是因为对孩子过于思念,生无可恋,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到另一个世界找自己的孩子去了。
还有人说,这是一场阴谋,是为了转移舆论对老师在校园内开车撞死孩子行为的声讨。
你们都很聪明,你们说的也都可能是对的。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死者也好,死者家属也罢,他们此刻真正需要的,可能是短暂的安静。而不是我们的分析和没头没脑地引导舆论去向相关部门施加压力。
给予死者最后的尊严吧。那孩子本不该就这样走的,那母亲本应该与自己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六一节。
支持继续关注,但不要再打扰这对母子了。
妈的,我似乎也是在蹭热度。但我不会直播更不会去带货,我只是想说,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3-6-3 23:56: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