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本文论据明确,在发表观点时,能够结合史实分析法家与其他学派的关系,并能够中肯地讨论法家的弊端,让本不喜欢法家的本主持人看完频频点头。修辞得当,使风度翩翩、侃侃而谈的作者形象跃然纸上。)
圭臬
若我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我的理想?
法家。
诸子百家的时代,或许对平常百姓来说不是一个好时代——活在礼乐崩坏的年头,国籍不断改来变去——亦或者埋葬在今天是故乡明天是邻国的小阳坡上。
大家都在推销自己的主张,认为它能使“业主”强大,各种不讲武德的花招频发。
一道选择题不可怕,在一堆答案中选择才让人头疼,不是么?
契约精神的雏形是法家精神,虽然它没再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下去,但在内部广阔的范围内生根发芽,形成一套独特的管理制度。
千百年后,当儒家遍地开花时,滋养它的土壤却是法家。儒家的广博和兼容是外放的,法家对内的约束,才是根本。
外儒内法,几乎是所有朝代都在施行的手段,内部的稳定,是外部折腾的重要基石,也是确保长期稳定的法宝之一。
法家的弊病在于太过锐利,在“法古”的思想框架内,它左突右支,然后在束缚中露出尖刺,被一代代打磨的更加光滑。
春秋战国以后,法家其实愈来愈隐世,但历代都在沿袭、发展它的精髓——虽然跑偏了!但和儒家这味良药一起使用后,发挥出了无穷的威力,华夏的文化和其他文化不同之处,是它更加圆润,也更加探究人性的优点和缺点,用法来约束优点,用儒来填补缺点,最后将人性抹平,使皇帝的宝座更加稳固,也使皇帝的新装安安稳稳放在衣架上。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简单的几个字,就已经将世上发展的规律描述的干净彻底,这较西方提前了不止一个层次,可谓异曲同工,但曲高和寡。
任何学说的建立,都是一个庞大的过程,先粗犷提出,再细细弥补,像一个泥瓦匠一般在自己的作品上仔细打磨,也像雕塑家一样处理每一处细节,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痛苦的。但一旦建立,遇到它的“缘分”,将在文明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从时间的尺度上,它也许是一闪而过,但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由这些闪点组成,继而变成璀璨的星河。
而那些星河的美,离不开每一个闪点。
[此贴子已经被珞小筝于2023-7-21 22:59:2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