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楼开场了,时间却由不得自己了,保证每天踩一豆投一票,如若时间充足再种一白菜。
不过,东家没给我定过什么强制要求,这样玩便没有任何负担,只是等结束时东家和某小妞看到我这么闷,也,是能,理解的,吧。
但,当初要下莲花楼是我自己的要求,那就写一写我理解的莲花楼,送东家,送莲花楼。
为何喜欢莲花楼?
只是因为见惯了古偶剧的生死爱恋剑胆侠心,都是世俗意义上的豪情快意与理想中的圆满。江湖千万万人向往,只因那快意恩仇,就连男女主的桥段也千篇一律,再快意也未免陷入同质化的窠臼,而幸有《莲花楼》不蔽浮云,入眼入心。
李莲花,是红绸舞剑时如刹那红莲的翩然惊艳,亦是大隐隐于市、不问尘世的不染清莲。
少时名动天下,而后登顶江湖,武林盟主、叱咤风云,自穹顶仰望脚下蝼蚁,这本该是身为李相夷的传奇灿然一生,也是多少观者向往的“人生巅峰”,可偏偏,他不写云端上的俯瞰人世,而是写神仙如何“堕入凡尘”,以莲花般的温润淡泊,平视周遭人与事,林林总总的琐碎,都使得这位李相夷,少了几分“神性”,自多了几分“人性”,显得尤为可贵。
身在江湖,波诡云谲,一连串探案故事,串联起世间明枪暗箭,曾经的武功第一、今日乔装的“神医”,再到料事如神的“神探”,重重身份转换,赋予李莲花这一人物丰满的神韵与复义性的品格,十年蹉跎、游历人间,一颗赤子心不改。
一如方多病,这位更为年轻也更为天真的热血儿郎,虽与李莲花性格有别,但俱有江湖人的意气与品格,故能结为知己。笛飞声与李相夷,由死对头至莫逆之交,天意弄人,令人感喟。
其实仇怨何其多,恩恩怨怨生生死死何其生厌,那多年后得知真相的震恸,那些回不去的江湖,就是所谓人生了。
人生到处应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唏嘘李相夷的一生,便如李莲花的绝笔信里引用过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你看,不是所有的大侠结局都会功成名就、收获世俗的圆满,李莲花用最后的气力为云彼丘解毒、从而实现救赎,不问因果、不恋来处。“我早已忘了江湖”,忘却功名利禄生死荣辱,那便江海寄余生吧。
这个夏天,幸有莲花楼赠你我一场大梦,而那个梦中的少年,永远如清莲般纯然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