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时代以后,地球似乎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二战后,相对和平的环境下,社会化分工越来越清晰,专业工种越来越细,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增加。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城市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迁徙的方向往往是就业率更高、工资更高的中大型城市。虽然整个过程中某些年份会有返流,但大趋势是必然的。
不可否认的原因是和平环境下,个人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活环境、生活便利程度、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等,甚至像我这种单纯为了离家远点,摆脱父母束缚的二傻子也不在少数。
更多人显然用理性的方向劝慰自己,尤其是对人类幼崽这种神奇生物的考虑,占据了我们生活中更大的比重——中国人几千年来积攒下来的习惯之一。中国人最大的“自私”是宁愿自己辛苦一辈子,也不愿幼崽悲伤一天。所以中长期考虑来看,要么是富裕家庭希望子女去大城市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薪,要么是不那么富裕的家庭子女独自去更大的世界打拼。
感性的考虑,选择大城市就业,意味着需要定居,但大多数年轻人需要面临的是与父母和其他亲属分离,用自己最好的时光拼搏,落寞时回忆故乡,这是让人悲伤的事,也是让很多人无奈的事。而更大的问题在于父母老去后,精神上的空虚和身体上的各种不适,让在外的子女牵挂,并且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上世纪众所周知的基本国策背景下,夫妻赡养四位老人的情况很普遍,使得年轻人的压力倍增。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趋于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是本能反应,但这种本能之下,诸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前些年,城乡结合部的出现,使得这种矛盾大大降低,物价、房价相对较低,教育、医疗资源离得不远,或许城市扩建后会变成下一个新兴区域,这种地段是让人很舒适的。但近年来,这种区域也已经趋于饱和,加上跳板作用越来越小,人们选择倾向也越来越低。
年轻人选择大城市,已经离野心越来越远,更多的是随波逐流,寻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逢年过节回去探望老人。
或许,再过三十年,那些年轻人会更“自由”地穿梭于各个大城市之间,向自己的梦想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