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子和土壤的关系开始谈谈认识世界的方式
首先,我们思考这样一个命题:“种子的生长离不开土壤”。那么,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
这是一个全称的命题,也就是当我们在说“种子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时,我们指的是所有种子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
那么,海洋植物呢?营养液中的培育体呢?银河系外其他行星上的植物呢?
一旦我们将样本的空间进行扩大,全程命题是很容易产生反例的。
那么又是什么,引导我们得出“花儿生长靠太阳,鸟儿飞翔靠翅膀”这样的观点呢。
是归纳法,或者说: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我们根据手中已经采集到的样本,发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光合作用。
所以,这些就成了经验和知识。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从什么途径获得了这些知识和信息呢?
家长的教导,教科书的陈述。然而这些由他人间接经验得来的信息,乃至被权威课堂进行认证的教育。
果然正确吗?
我记得有个同事吐槽,乡村学校里的老师教孩子的时候居然说八大行星。为了让孩子接触到更正确的知识,所以要拼命把孩子送去更好的学校。
可即便去了更好的学校,老师在教授天文知识的时候,又怎么知道冥王星即将被开除出九大行星呢。
如果教育只是传授前人已经验证过的知识,那么,他的孩子在哪所学校学习,区别又有多大呢?
所以,如果我们不教孩子 植物、种子,土壤......这些生物学的概念,我们要教什么呢?
方法,认识世界的方法。这个时候就要有请教育界的两位大佬 培根与笛卡尔登场了。
培根说:知识是进步的阶梯。许多新华书店里都贴着他的这句名言,而家长们被鼓舞下自然是打开钱包给孩子买齐各种教程,生怕孩子跌倒在起跑线上。
而笛卡尔则站出来告诉大家,我们总在争论世界是什么样子,然后各自为了自己坚信的观点而争斗不止。我们不妨来考虑考虑,认识世界的方法吧。
我们知道,人对世界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比起那些具体的知识,找到那些从复杂现象中提取共性的方法,锻炼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才是更加长期的方法。
了解一棵棵植物的生长过程,从中提取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这样,即便是面对完全陌生的奇异生物,你也拥有了将它解剖成一个个简单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