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空气好,山清水秀,隔绝在尘嚣之外,但大山的孩子,就是另一番境遇。
吴小月就是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她是家里的长女,人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就学会了喂鸡。
她父母外出打工了,家中陪伴她的只有奶奶。奶奶的年纪渐渐大了,父母不放心老人独自在家。但为了一家的开销,两人必须外出工作,留在闭塞的村庄什么作用都起不到,家里人万一有个头疼脑热,不能连医药费都拿不出。
大山里的孩子都早熟,父母离家时,她没有哭闹,只是站在家门口目送他们离开,直到看不到人才落下泪。
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年纪大,但洗衣做饭的事情还是能做的,靠山吃山,山上溪流清澈,挑回来的水带着回甘。吴小月跟在家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跟着村里的大孩子去挖野味。
吴小月能帮奶奶做越来越多事情时,奶奶能做的也越来越少了,岁月不饶人,谁都逃脱不掉。
就在吴小月以为日子就这样过着的时候,上学成了她的难题。九年的教育是义务的,也是必需的,哪怕这里偏僻,每天要走很久才能到山下,然后搭着去镇上的车上学,这车一天也没有几班,错过了就只能步行上学,还得迟到。
吴小月以为,这是最苦的日子,她想改变只能埋头苦学。她没想到最苦的不是这些。而是等到初中毕业后,不能上学。
奶奶从枕头下拿出手绢包着的钱,一层层手绢打开,里面红色纸币只有二十几张,大多都是其他颜色的还有几个硬币。吴小月知道,这是父母寄回来的生活费,奶奶一点点攒下的。
奶奶颤巍巍地将钱全都塞到吴小月手里,但这些还不够。
奶奶打发走了吴小月先去写作业,心里也是难受。
前些天她去镇上给吴小月父母打电话,电话还没挂断,就听到对面的吵架声。儿子嫌小月是女孩,留在家里上学赔钱,不如趁早选一门亲事,准备嫁人。儿媳不同意,觉得女儿学习出色,走出大山又是新的一条路。
起初是他们两个在电话那段争论,随着争论声越来越大,电话也不知道何时被他们挂断了。
奶奶想到吴小月小时候用树枝在院里练字,长大到学校用功苦读 在家躺了几天后,拉上吴小月就去了村长家。
吴小月要跪下来求村长,她向往外面的世界,不想初中毕业后就物色人家,只等年龄够了就领证。
村长一把拉起吴小月,嗔怪地埋怨吴奶奶怎么能这样教孩子。
烦躁地在院里来回踱步,最终咬牙代表村里同意承担吴小月高中的学杂费,条件是吴小月的成绩要保持年纪前五,将来大学生活费吴小月打工自己赚,毕业后不能留着城市,而是回村反哺这片山水,让这片土地的孩子可以更早启蒙。
吴小月含泪答应,这是哪怕再艰苦也是她成长的地方。
高中是比小镇更远的地方,她只能住宿,离开大山那天,她不舍地告别了奶奶和村长。
不舍的情绪过后,随着离开,在人海中的她拖着行李箱的脚步越来越轻快,上学于她就是希望,这是通往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