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已许久不曾读书。
其实时光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一如从前,可今日于路上忽然想起,霜降已过,秋竟走至末梢了。
从来便觉得,四季的更迭是自然,也是美好事物的不断交替。春夏秋冬,各存一美,于我而言,总是偏爱秋多些。
实则,我所处的城市,秋一贯很短。似乎悠长的夏季之后,便是寒冷的冬季。这几日早晚温差近十度,难得于一天中,体会到了初秋与晚秋。
说起秋,便想起唐代女诗人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即便是才子辈出的唐代,这首七言绝句依旧称得上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以景开篇,“蒹葭”、“苍苍”,如何不让人想到《诗经》中的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夜色笼罩,山水寒凉。秋之凄悲,草木之萧瑟,临水登山,观月见霜,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心中郁郁。
《蒹葭》中有句:“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联想起诗名《送友人》,不由赞一声妙极。
蒹为没长穗的荻,葭为初生的芦苇。荻状似芦苇,却并不是芦苇,然“蒹葭”合时,芦苇也。而自《秦风·蒹葭》后,“蒹葭”则代指思念异地友人。是以,此《送友人》以“蒹葭”起句,其意境不言而喻,而整首诗也似乎被笼罩于苍茫的云水之间,夜有霜,月照寒。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借景抒情,今夕之后,千里之距,重逢之难,大抵唯梦里可得一见,怎奈关塞之长,梦亦杳杳。悲兮,愁兮,哀兮,忧兮。
自古别离总是令人苦,由此生出诸多送别名句,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多愁善感的古人用精炼的词句写出最深沉的别离之情,如今一一读来,免不得心中酸涩。尤其年岁渐长,所经之别离多不胜数。有些友人,别后杳无音讯,偶尔忆起,只能一叹。
故而读至此句,心有戚戚,不由得翻出李叔同写的《送别》,一读再读,又循环听了朴树的《送别》。屋外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却因一首《送友人》,生生将情绪拖入自苦之地,文字之奇、之妙,可见一斑。
幸而,秋不只有悲。送别虽令人悒悒不乐,可生活当然不仅有送别。
就如今日,难得天晴。银杏叶已开始渐渐泛黄,路边偶尔见着一两朵野花,开得正盛,孩童无忧无愁地嬉闹着。那条小河淙淙流淌,几片落叶随之远去。静谧与喧嚣互相对立,又彼此相融。
而我,坐在大大的玻璃窗边,捧着书,晒着阳光。一切都似顺着既定的轨迹前行,一切又似已跳至禁锢之外,自由舒展。
无山,无水,不见蒹葭;霜未降,月未升,草木兀自葱郁。
至于友人,三两个恰在身边,其余活跃在可及范围之内,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