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 藕心文苑 】[ 天涯隔壁 ] → [真与假]讲别人的故事

  共有11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真与假]讲别人的故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丽萨辛普森
  1楼 一褂中级  107帖  2022/6/26 11:16:56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不好啦,被人扔了烂番茄啦!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0 届 31杀毕业季 蒹葭诗社纪念品
[真与假]讲别人的故事  发帖心情 Post By:2025/2/13 10:07:13 [显示全部帖子]

群里提了这个题目,因为吃了春节电影票房阴兵过境的瓜,可自己却写不来。

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是实,判断真假,太难了。

灯灯说“明心见性”,把“求真”看作一个过程,结果的真假并不更加重要,黑色白色可能各有意义。

小给说“无谓真假”,引了曹雪芹的“假做真时真亦假”,还引了佛经。

她们都是对的,对应着前人智慧。

我写不来,无法梳理思绪得出结论,重述几个读过的故事吧。

一、真?假?公正?

第一个故事出自《圣经·旧约》列王纪上的第三章,这里尽量简略概述。

所罗门王向神祈求并获得智慧,明断了一个争夺抚养权的案件。

两个妇人夜晚睡在一起,其中一个晚上翻身时压死了自子的孩子。面对两个均主张为活着孩童母亲的妇人,在没有基因技术和人证物证条件下,断案是很难的。

于是,所罗门要求用刀劈开婴儿,一分为二,这时,一个妇人心里急痛,就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吧,万不可杀他。”

试问,谁是这婴儿的母亲呢?

人大概率都在说谎,而人性大概率不会。

故事中有关智慧、司法公正、心理战术与审判技巧的描述影响了后世很多人。

在我国,类似的真实案件和故事演绎很多,在我国很多话本小说中都描摹得生动。“糊涂官”断公正案,那些看似糊涂的县太爷往往都是大智若愚,不想与世俗沆漮一气,又不愿沽名钓誉标榜清流,索性装傻,收敛智慧的锋芒。

这些话本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塑造着人心目中的理想景象,这些父母官不是高高在上神仙,生于混沌现实,出淤泥而不染地超脱人性隐现出神性光辉。

真正的现实中呢?好像也是有类似案例的。

艺术创作是现实生活的拟真啊。

希望这样的案例更多些,再多些。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正义的“我”?春秋笔法?

黑泽明的电影好看的很,有人说他最后的作品《乱》改编自《李尔王》,我却感觉始终是在延续《罗生门》关于人性探讨,只不过《乱》中的三儿子带着一丝明亮的神采,不同于罗生门对人性的悲观。(这里只是个人感觉,并没有任何逻辑支持)

黑泽明对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的演绎太过于出名,大家可能都看过,我就不赘述了。

强盗多襄丸也好,武士妻子也好,通灵师召唤出的武士亡灵也好,都在狠狠地讲述自己记忆中的“真实”,自己夸口的英武与忠贞,在自我保护的心理心里下重构了对事件的讲述,甚至歪曲事实。

也就是汉字中的“伪”,人为的。

电影作品中樵夫证词的加入狠狠打脸了三个人,却让我感觉到人性的真实,为了美化自己不遗余力的掩盖自己,极端丑陋,又像极了偷埋屎尿的猫狗,极端可爱。

这种“埋屎”的动物本能,见于文娱圈,见于政坛,也见于科研。

甚至标榜真实与公正的“赵盾弑其君”典故,就没有春秋笔法吗?

类似的故事太多了,感觉再写就结束不了,字数够了,就这样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丽萨辛普森
  2楼 一褂中级  107帖  2022/6/26 11:16:56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不好啦,被人扔了烂番茄啦!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0 届 31杀毕业季 蒹葭诗社纪念品
  发帖心情 Post By:2025/2/13 12:22:57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十老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