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没有人类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很适合瀛洲论剑。但在审题的时候会发生歧义。
究竟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人类,地球会怎么样?”,还是“如果人类灭绝以后,地球会怎样?”
那么先回答第一个脑洞问题。
如果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人类,我们的远祖近亲会不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呢?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他们能够使用更精致的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发展出农耕文明吗?
答案是不确定的,智人的崛起似乎是一瞬间的事,不论是走出非洲论,还是多地起源论,都无法证明那些与我们祖先存在竞争关系的人属生命体,能够进化出更适应地球环境变化的文明和社会。
或许,如果没有智人在地球上的大面积扩张,地球上将分布这一些小范围的古人类聚集地吧。至于能否诞生属于这些种群的文明,很不好说。现在的考古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已经有了对亡者的埋葬仪式。葬礼的出现就意味着一定会有出生礼,表明尼人其实已经进化出了原始的社会结构。
尼人以及其他古人类的灭绝,至今仍是一个迷。有说是竞争不过智人,有说是输给了环境变化,也有说是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总之尼人最后出现了无法继续繁衍的情况,然后就灭绝了。
而丹尼索瓦人就给我们的信息就更少了。
好了,如果没有人类文明诞生,那么地球肯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有研究表明,不仅仅是现代文明,就算是古代文明对地表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
早期人类为何要不断迁徙?比如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就是从中南半岛向北迁徙,翻越云贵高原,进入黄河流域,再进入关中平原。又因为季风带的南移,从关中平原分出一支向东来到黄河中游,这一支最终建立了仰韶文化。成为了我们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人类在生产力低下时只能通过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种群的延续。猎物会被吃完,采集无法持久。所以,古代人类不是因为游牧而迁徙,纯粹是因为狩猎和采集需要。这就会对所经之地的动植物进行破坏。很多传说中的生物,今天只能存在于传说中了,也正是这个原因。
曾经,黄河流域是有犀牛和大象的吧?都被吃绝种了。
这种迁徙,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改为了定居。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我们的先祖在那个时候已经掌握了一些农耕技术,已经懂得存储食物(秋收有剩余)和烹饪食物,学会了用木材来建造住所和集会场所。
耕耘需要平整土地,存储烹饪需要制作陶器,得会用火,建造房屋需要砍伐树木。
换句话说就是,一群人来到一个平原,吃掉了生活在这里的其他动物,在它们的栖息地上面种地,造房子,砍树,进一步改变这里的地貌。
说到改变地貌,就不得不说一下河姆渡文明。同样是我们祖先起源之一,但走的不是翻越云贵高原路线。而是从中南半岛出发,沿着当时还未被海水淹没的大陆架东去,一直来到今天的闽越之地。
河姆渡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当时并没有仰韶遗址所在的位置好。河姆渡这里的土地更泥泞,沼泽更多,土壤里的水分更多。于是为了发展,这个文明开始修建人工河,开始在洼地上垒石头建水坝。这些都是人类以外物种做不到的。
好吧,我们不提河狸,那是个异类。
但人类并未从此定居。人口在增加,住所需要扩建。土壤的肥力会下降,种了几年的土地需要停耕。于是人类依旧需要不断迁徙。
这就是为什么一直到殷商时期,商人还在不断迁都。
定居需要开垦伐木凿渠,迁徙仍需要。适应环境吗?我们同时也改造环境。
只能适应环境的物种不断进化身体,尝试改变环境的人类不断增加知识。
于是,有人类出没的陆地,不断接受着人类的改造。
如果没有人类,植被将会覆盖所有陆地,当然除了两极。
植物与动物的种类会更加丰富。
感觉扯了差不多1000字了,就不说人类突然灭绝后地球会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