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冈,七天七夜也说不完。
说起黄冈,大家想到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黄冈(黄州)在江北,鄂州(鄂城)在江南,两家正好面对面,从黄州过鄂州以前坐轮渡,现在当然是有大桥了,站在鄂州西山可远眺赤壁,当然站在赤壁之矶亦能看到鄂州西山。江北沿江一条线排开有麻城黄州浠水蕲春,江南沿江一条线排开有鄂州黄石大治,再往外省延伸便是江西九江了。
黄冈,这里冬有北国的飘雪,冷起来学都不想上,夏有南国的炎热,热起来坐在家里闭门不出都会被晒得黢黑。但是在古时,黄冈不叫黄冈,叫黄州,就是苏东坡笔下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中的黄州。那时国家版图与今日不同,那时的黄州在国家版图上划分区域为江南,什么时候由国家建制规划调整不归属于江南了的请大家自行百度。所以以前古人说到江南,不一定到的是江浙,有可能到的是咱黄冈,见见苏子,见见李时珍,听听编钟之声……
说起黄冈,不得不提起黄冈密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及他的赤壁赋,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不得不提的陈潭秋、林彪、李四光、闻一多……关于密卷与以上说的这几个人,也请大家自行百度,其实不百度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可对?陈潭秋,自我读书起,每一年的清明节扫墓,学校都会组织去陈潭秋烈士纪念馆瞻仰先烈,加强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回来还要写一篇作文,从小学一年级100字,到三年级300字,再到后来800字,1200字,3000字,到高中毕业,就没有再去陈潭秋烈士纪念馆瞻仰先辈了,已然深深地刻进了心里。
那时拼了命的想挤进黄高,就差头悬梁锥刺骨了,终究是那条通往黄高的独木桥容不下170且正处在青春期继续伸展的我,后来就读于李四光中学,那里离林彪的老家林家大湾近,每天出出进进看到李四光的名字,自然而然又激起了我向学的斗志,很遗憾清北终也成了梦中圣地。只是说到林家大湾,因为林彪革命道路选择上的错误,这个湾子就远远没有陈潭秋的老家陈策楼那么光荣与有名气了。
历史不断变迁,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古城说起,还是从全国四大名高中说起,还是从十四五规划说起,原来的黄冈地区黄州市规划成了黄冈市黄州区,但我们还是习惯分开这样说,黄冈密卷,黄州文赤壁。曾头疼于密卷,心往于赤壁赋。省下所有的零花钱,买了很多的密卷,终究是错付了时光,买了正版盗版的东坡诗集,终究是错付了青春,梦的偶像他早已飞升成了诗中上仙,自是不会出现下凡渡劫与之相遇这一档子美事。
说起黄冈,也不得不提起取材于地上跑的东坡肉,也不得不提起取材于水里游的鱼丸子,恰好这两样我都会做,且做得相当的不错。离开家乡多年以后的今天,每逢过年过节的,别人送各种高端礼品,而我送出的就是自己亲手做的东坡肉和鱼丸子,吃过的人都叫好,不是礼貌性的叫好,而是发自肺腑的叫好,甚至有些朋友打直球,某个周末什么什么节日的时候买好鱼肉请我做好后带回家去犒劳学习认真的孩子和不能吃硬食的老人。
说起黄冈,还要说说那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湖,那深深浅浅青翠接天的荷,说起荷就要说起藕,说起藕就要说到藕粉、莲子、莲心……黄冈人宴席,桌上一定会有东坡肉、鱼丸子、莲藕排骨汤、藕粉丸子,别的地方的藕,藕断丝连,黄冈浠水的藕,藕断丝不连,黄冈人在处理情感问题上有浠水藕的特质,说断说断,不粘不连,黄冈浠水的藕曾是皇家贡品。一条鱼可以做多种样品,比如:鱼丸子、鱼排、炸鱼刺、炸鱼皮、鱼皮丸子、鱼滑、鱼杂,煎炸蒸馏煮……一根藕可以做多种样品,比如:玻璃藕片、藕粉丸子、蒸藕、肉沫藕、莲藕排骨汤、莲藕猪蹄汤、柴煨藕、酸辣藕丁,蒜薹藕条……
说起黄冈,我当真是眉飞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