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教学贴
唐教坊曲,采桑子是一种诗词作赋的词牌名。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采桑子格律为双调44字或52字、58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尊前集》《乐府雅词》。南唐李煜词名《丑奴儿令》,冯延巳词名《罗敷媚歌》,贺铸词名《丑奴儿》,陈师道词名《罗敷媚》。
采桑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和凝
蝤蛴领上诃梨子 句 绣带双垂 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
椒户闲时 韵 竞学摴蒲赌荔枝 韵
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
丛头鞋子红编细 句 裙窣金丝 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
无事颦眉 韵 春思翻教阿母疑 韵
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李词、朱词之添字,皆变体也。按,冯延巳词,前段第一句“马嘶人语春风岸”,马字仄声,人字平声;第二句“芳草绵绵”,芳字平声;第三句“梦过金扉”,梦字仄声;结句“花谢窗前夜合枝”,花字平声;又“落尽灯花鸡未啼”,鸡字平声;后段第一句“起来捡点经游地”,起字、捡字俱仄声;第二句“处处新愁”,上处字仄声;第三句“不语含情”,不字仄声;结句“水调何人吹笛声”,水字仄声,吹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若两结句第三、四字,例用平平,则不可移易也。
怎么创作,创作过程中重点在哪里,笔触落点在哪里,中心思想怎么体现,遣词造句怎么提炼,真没有定式,唯有作者的天赋、后天的努力,以及作者的顺心顺意真心真意。
但是大致方向要有,词的要义与方向且对所有人来说应该是相通相融合的。
有人说词的创作注意营造深微幽隐的意境,以清词丽句构造意蕴朦胧之美,诚然说得没有错,但是不适合每一个人,毕竟词之格局,还有豪放一派。李清照写出这样的句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定为婉约派。苏子写出这样的句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定为豪放派,可见创作没有“模具”,唯有灵心走笔。
关于如何写词
心里有了声音,如何表达出来,才是关键。写诗词跟写普通作文其实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诗词要按格律来书写。写诗词要注意的是:
1、你得明确中心思想,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2、铺陈手法要得当,你不能东一下西一下层次零乱,这一句所写的,对你前句与接下来的后一句有无帮助,有无烘托,有无递进,有无把控,有无勾连,有无回护,有无拓宕等。
3、造景要和谐,天有太阳雨,“道时无晴却有晴”,但你不能凭空出现两极反差的景,所以最起码前面得有字句来作铺垫,你不能为了就一个韵脚在一个场景里同时淋着大雨晒着月亮对吧,也不能为了造奇妙好看的景用上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词组吧。
4、结构要统一,一首小令上下片加起来不过几句,结构要稳,要紧,不能就那么几句你还各说各的,彼此之间没有照应,说到这里就是遣词造句的功夫了。
5、莫要误会了古朴与浅白,有的人困在“古诗词一定要古朴”里不能自拔,一味的把古人的句子打散重组,一味的泥古,这很不可取,过于泥古的句子读来乏味,且失了自己的灵根性。他人的情绪,时代,氛围,不能完全融合于你的心绪,你的时代。现代人,应该有自己的张扬个性,有些字,在古代适用,在现代的你身上未必适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缩影,大凡流传千古的诗篇,都是大家能读懂的,即使是没有读过句的人,旁人念了出来,他也是能走心的,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个老 百 姓不懂 ?再比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个老 百 姓不懂?没读过书的一听都明白可对。浅白与浅薄不同。浅白,是浅显又有趣。浅薄,是肤浅不朴实。这个度可要把握好了。
6、建议于初学者,先粗笔拉起框架,再细心打磨,你可以先用直白的话架构起骨架(如同写小作文),再用细密的语言来替换粗浅的语言,中国语言之大美就在于她的多变性,融合性,通感性。比如:打开窗子看到雨停了==雨罢窗前窗半开。
7、通感手法,就是一种修辞手法。一种有效的写作技能,能用最灵性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真实的增加表达力,表现力,为句子增添光彩。通感手法的造就,是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的,例:“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就是运用了通感手法,把红杏拟人化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又绿”也是运用了通感手法,把春风拟比成丹青手了。通感手法,就是以感觉写感觉,而人的感觉不外是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把这些感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勾连起来,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语言美感的。
8、虚实相结合,化虚为实,而又虚中浸实,写情以景渲染,以愁而结句不言愁,其愁自见,方可耐人寻味。字句能击中读者之心能引起共鸣,其作品便是入了人心了。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诗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此贴子已经被萧云霏于2025/1/7 10:26:3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