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之黛
有个词叫远山如黛,意思是远处的山是青黑色的。黛,就是青黑色。有个词叫粉黛,这两个字分别指古代女性化妆时用的东西。粉其实不是我们迄今所说的粉色,而是白色的粉,黛是青黑色的颜料,因此粉黛其实就是白色和青黑色。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一句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中的“粉黛”已不再指女性的化妆用品,而是直接指代年轻貌美的女性了。
黛,原作黱,《说文》里解释为:“画眉也,从黑,朕声”。这个青黑色的颜料,是古代女性画眉用的,后人在形容此颜色时,就多用“黛”字,看上去美,读起来也风雅。
含有“黛”字的词有很多。譬如“黛眉”其实就是眉毛,可多了“黛”这个字,就让人恍若有一种美感。还有“黛螺”,同样可以指眉毛,李煜的《长相思》里有句“轻颦双黛螺”中的“黛螺”就是此意。当然“黛螺”还可以指用来画眉毛的青黑色颜料,因为这个颜料做成了螺状,所以叫“黛螺”,也有叫“螺黛”,非常的形象。
提到“黛螺”,会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著名的“黛螺顶”,这与画眉或黛墨毫无关联。“黛螺顶”是五台山上一座享誉盛名的古刹,这座古刹原名青峰,《清凉山志》中有记载:“唐释法念,栖禅青峰,庵南,有大松若舍,可蔽风雨。”就是说,唐代有位僧人曾在青峰修行,他住的小庙南边有一棵松树,因为树形巨大,可遮风蔽雨。黛螺顶背后的一块石碑上说其“乳峰状若旋螺”,这应该是俗名“大螺顶”的由来,而青峰的“青”字,在古代也可指代黑色,李白的《将进酒》就有“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说法,这句里的“青”字就指的是黑色。所以,青峰后来在清朝乾隆年间时改名“黛螺顶”,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也可以联系起另一个词“黛岑”,也就是青黑色的山峰。
“黛耒”这个词,是含“黛”词中很有意思的一个。黛耒,也作黛耜,古代的农器中有一种专门用于翻土的工具,叫耒耜,“耒”指上端的木柄,“耜”指下端用于翻土的部分。所以黛耜,其实就是青黑色的耒耜。在古代,青色的社会意义很高,象征性也很大,所以古代的传统服饰和一些器具都以青色为主。青,可以是现代意义里的青色,但是更多的时候,如上文中所述,青代表的是黑色。当然,自然界是没有纯黑色的,所谓的黑色大多会含绿或含蓝。这就衍生出了两个词,一个是黛绿,就是墨绿色,另一个是黛蓝,也就是深蓝色。因此青黑色,并不是纯正的黑色,通俗来说,应该是青得发黑,黑中带青。打个比方,人站在阳光下,再黑的头发都会多少带点青色、蓝色或红色。建盏,是以青黑色为贵,倘若看到照片,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懂青黑色到底是什么颜色了。
在现代,古代的一些描述颜色的词已然被淡化,“黛螺”这个特别有指向性的词,大概只能出现在某些小说里了。现代女性再也不需要用这种闪着青光的矿物质来描眉,多的是各种眉笔可以用,颜色也不仅仅只有青黑色。“黛耜”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可能只有在十分偏远的地方,才会想到用它作为翻土用的工具。可这也不是“黛耜”了,农民早就用上了铁锹和铁铲,发达地区更是现代化装备一应俱全,年纪小点的恐怕连铁锹和铁铲都不认识。
“黛”这个字,因用起来文雅,至今仍然能常见到,一些人的名字中就会有这个字。而青黑色,这种颜色,其实使用广泛。譬如熬夜出现的黑眼圈,可以用青黑色形容;皮肤泛青黑色,大概率身体出现问题,应及时就医;小说里描写人的瞳孔时,可以用青黑色来妆饰;阳光下人的发色,也可以用青黑色来形容。
从古至今,“黛”在颜色中,一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算是很传统的颜色之一,从目前而言,这个字仍然会被继续沿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