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016
文/来呀造作呀
霓虹迷离斑驳
月色肆意涂鸦
血红的天空下
电线如蛛网覆在整座城市上
银灰色的雾气里
高楼扭动着庞大的身躯
河道从每户的妄语下流过
卷走无数听不清的呓语
城市的尽头虚幻在远山中
白色的圣所遥远
你在似有似无的夜风里伸出手掌
妄图触摸清醒的明天
白开心简析:
这首小诗,文字是简单易懂的,诗歌的主旨指向却是晦隐朦胧。
诗歌的首节,大量灰色基调的意象铺天盖地而来,“迷离”、“斑驳”、“涂鸦”、“蛛网”、“覆”等等......透过这些意象,作者以压抑的以文字渲泻情感。
作者发泄的是何种情感?二节里,“河道从每户的妄语下流过”,可以读到,作者的不满或者是委屈的情感跃然而出。
到了三节,“夜风里伸出手掌”,“妄图触摸清醒的明天”,这一句,就有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了。圣所遥远,更可以读出作者暗喻处身于待求赎的黑暗中。
这首诗歌,作者大抵在写陷入某种困境,在挣扎中想努力走出来。又或者说,在俗世的随波逐流里,发出自己清醒的呐喊的声音。
诗歌的情感指向不清,这是写诗的人追求的一种境界。如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当年,好多评论家评论时,甚至花了几千字来评析这首《断章》所要表达的或是呈现出的,但都不得要旨。最后,还是卞之琳自己说,其实这首《断章》他不过是想表达事物之间的相辅相成罢了。
作者你在这首的语言,甚至表达上,还要多推敲下。如首节的“迷离”,迷离是模糊不清的意思,而“斑驳”是各种色彩混在一起的意思。你这样一并列,是不是有了些矛盾甚至岐义了?用“银灰色”来修辞“雾气”是否妥当?
二节里的“妄语”,妄语是一个贬义词,为不实,谎言或者假话的意思;而呓语则为作一个中性词,这样的前后修饰是否合理中?
【梦】谁是偷窃者 017
文/初轩
是谁从你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
我一定要知道
姑娘哼着心酸的曲子,把狭长的水罐挟在腰间
走到村边去汲水
这是盛夏的午夜,蝉也躺在榕树枝桠里睡着了
鸭子们的戏水时间已过
池塘里寂静无声,一只白鹭安静地亍立在泥沼里
就在姑娘汲水的时候,盗梦贼偷跑来从你的双眼里捉住睡眠,扑棱一下飞走了
当姑娘回来时,她看见你四肢烦躁地挥舞着在床上刨梦
是谁从你的眼里把睡眠偷走了
提梦官大声说,我一定要找到她,把她关起来
到醉花林中藏着的黑洞里搜寻
洞里有一道清泉从圆石上滴下来,落在仙女的脚环上
星光点点,远处有鸽子在咕咕地叫,萤火虫也来凑热闹
只要遇见一个人或一种生物,我便要询问一句——可知盗梦贼住哪里
一旦得知她的去向,我一定要捉住她,把她的薄翼紧紧缚住,
然后折一根芦苇把她吊在睡莲间与鱼儿为戏
——当你慢慢闭上眼睛,沉入睡梦中,夜莺便会讥笑地对她说:
现在你的睡眠被谁偷走了呢?
白开心简析:
这种白描加叙事的手法还真有些外国诗歌的味道。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和叙事交错,形象生动向人传递了一个寻找偷窃者的经过。趣味里透着诡异的是这个偷窃者是一个偷窃睡眠的人。这是【梦】主题中参与诗作当中一首别致的诗歌。
这种表现手法在当代诗坛中至少占有半壁江山之位。
离开校园以后,我自己走的不是这种写法的道路。但读过不少这样的写法的诗歌,只是停留在品读中,从没有过想剖析一番的意念。
今夜既然读到,那就冒昧一说了。
在遥远的记忆中,尤记得读书年代,老师叙及新诗创作时,讲到叙事诗这一章时,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
大雪飞扬的日子,墙角下那个衣不蔽体的乞丐
瞪着对面旅馆走出来的富商,手上滴油的鸡腿
句子大体这样。老师说时,要我们记得叙事诗歌要记得“细节”,通过“细节”来呈现诗歌的内核。
如上述,能过“大雪”、“衣不蔽体的乞丐”、“瞪”、“旅馆”、“富商”、“鸡腿”这些来衬托出乞丐之穷困潦倒对食物的渴望,也从另一面衬托出富人之富。尤其是那个“瞪”字,已经快将饥饿的隐喻呈现出来了。通过这种落差极大的对比,画面感就出来了。叙事的文字所蕴涵的意蕴也能得到有效的延伸。
斗胆说声,作者的这首,描写的指向也不明,叙事的背后也较为凌乱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