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隔壁2023年第10期活动◇◆原谅我过去不懂
原谅我过去不懂
在我毕业那年,学校还是包分配的。虽然当时已经开始改革了,比如允许实行“双向选择”。后来的许多小朋友,尤其是00后毕业的朋友,好多不明白双向选择的意思。我这里稍加解释一下吧。
我们的大学毕业分配政策,最初是“包分配”的。意思是只要你正常毕业了,政..府就一定会给你安排一份工作。后世许多小朋友觉得这不是好事吗?尤其在后来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在出现许多“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的时候,似乎“包工作”是件非常让人幸福的感受啊。然而事情都是两面性的,有幸福的,就有不幸福的。比如同样医学专业的,有人能分到市里县里的医院,有人却被分配到某个偏远的畜牧所;同样机械专业的,有人分到国营大厂,有人却分到乡级的农机站;同样师范毕业的,有人能分到市里的重点中学,有人却被分配到大山深处的小学校里听狼嚎……至于如何才能分配到大城市,如何避免被分配到偏僻山乡,这是另一个话题,此处不做涉及。
也许有人会说,分配到不理想的地方不去不就行了?说这话我就要白眼Ta了。政..府分配,公家意志,你想不去就不去的?你辛辛苦苦上十几年学念十几书是为了什么?但凡分配工作发了派遣证而你拒不到岗的,你的工作机会就没了。通常情况下没有别的单位会再要你,除非你托关系走后门“改派”。那又是另一个话题,这里仍然不做涉及。懂的都懂。
这种状态持续到我毕业那几年,终于有了松动,就是出现了“双向选择”。就是毕业的时候,你可以自己主动找单位找门路,只要对方答应要你,学校就给你往那个单位发派遣证。当然如果你最终找不到单位,学校也会给你分配一个单位。至少学不能白上嘛,国家培养一个学生不容易。所以允许“双向选择”那几年,应该是毕业生在分配问题上最幸福的几年。当然我算是赶上了好时候。因为这样的政策没有实行几年,在大学扩招后,就开始了变业艰难的时代了。
所以在我毕业那时,是真的有好多选择啊,看看现在的毕业生们,我才感觉自己当年简直幸福得“不要不要滴”了。因为专业是当时的热门专业,所以我当时的主要选择有这几项:进某市税务局或财政局——当然最初有可能会被再分配到县里;进银行系统;或者找找关系托托人情可能进入某县级机关机要室。当然也可以自己选择去大公司应聘,走商业化职场道路,甚至可以自己直接注册公司办企业。嗯,最后一条“办公司办企业”可以直接忽略了。山里的孩子是没有这种自信的。
最后我自主选择了进银行。因为在当时的概念中,银行是极好的单位。首先银行是国企,其次银行工资高,再者国有银行从业者社会地位高,容易找对象……嗯,这条不是开玩笑,当时是事实。从业银行30年,发现我的同事当中,不管多渣滓的男人,都能找到媳妇,除非自己不正混,在生活的浪潮里跟不上形势,被媳妇蹬了。除此之外,还真没有打光棍的。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企业,而不选税务啊财政啊政..府啊这类单位,是因为当时社会正处于鼓励和鼓吹“下海经商”的热潮之下。当时有一种说法,说有能耐有本事的人,是不屑于端铁饭碗的,尤其是不屑做“共舞员”的。它们说“共舞员”是服务行业,是为“白姓”服务地,未来地位会越来越低,收入也仅是能够养家糊口,温饱不饿死不冻死的状态。我当时信以为真。
其实当时不光是我信以为真吧。引起我这种真实的幻觉的,还因为一件发生在我生活中的小事。当时因为家穷,我在省城读书的时候,生活费基本自理。所以我当时做了好多勤工俭学的活计。初期当然以家教为主。大二那年我曾辅导过一个省政..府大院里的学生。那家主人是省政..府里的一名中层,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只见过我的学生和女主人。有一次在辅导学生休息间隙,女主人过来给我们送水果,顺便聊了几句,听女主人训导儿子说:“你得努力学习,像老师(指我)一样,上大学,将来才能开公司赚大钱办大事。不然你就得像你爸一样,只能在政..府里当干部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家女主人是“训导”儿子的,不知道她儿子听没听进去;但却严重“误导”了我。我当时觉得,连市政官..员的家属,都觉得在政..府里当干部,是不努力学习之后的无奈选择……所以我毕业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企业,而谢绝了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古人有句话,叫“一步踏错万劫不复”;也有俗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真正进入“银行”系统后,我才知道,我选错“行”了。详细内容我就不说了,免得因为我的层次和见识水平,对事物把握不对,说出不合适的话。但有一条可以直说的:在差不多30年之后,我们才发现,真正有活力的职业,还是共舞员啊!
今天的新闻说:“2024国考笔试今天开考;国考笔试报名人数首破300万;平均约77人竞争一岗位。”
原谅我过去不懂,原谅我年轻时轻信。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当初进了税务机关,或者进了政..府部门,现在,我还会不会和你们一起在这里玩论坛?
东岭云烟客,2023年11月26日,单位加班。为2024年国考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