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吧论坛【 藕心文苑 】[ 天涯隔壁 ] → 【曲调】曲高和寡

  共有25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曲调】曲高和寡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妖·气⑩足
  1楼 二褂高级  352帖  2016/12/19 22:05:00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0 届 海豚 糖小沫 一遇倾心 与子成说 可恋不可说 可遇不可囚 若只如初遇 遇语还羞 亭亭遇立 静胡沙
【曲调】曲高和寡  发帖心情 Post By:2024/3/11 12:17:09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的几本书都有一点奇怪,《石头汤,文化隔阂为何如此严重》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很多新鲜的心理学词汇,虽然作者在章节里都有解释其发展里程与怎么理解那些名词意义,但还是云里雾里的。后来又被吸引目光的是《美德的起源:人类的本能与协作的进化》,这里就比较好玩了,最先提出的是存在人类基因里自私,于是乎,很多问题都得到了一个更好的解释。

 

在敲下标题这几个字的时候,理解的便不是音乐了,毕竟我与音乐并没有什么不解之缘,之所以用这几个字,完全是因为“曲高和寡”不仅仅可以应用音乐里,社会生活里的很多事件都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比如,说地球是圆的被烧死的布鲁诺;比如,在前人功课上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他们的观点都是随着人们认知的提高而被普及。因为观点不同,所起的曲调便成为人们无法理解的高歌,因此才有高山流水寻千里马的故事。更有无数的人在寻找的途中被曲解,甚至是被迫害。

 

人类的认知从集体转到个人是进步还是退步呢?假设一个十亩牧场为一个集体所有,只牧养三十只羊,共ABC位牧民,每一位牧民只可拥有十只羊,这看上去是一个十分和谐的场景。有一天,A家增加了一个小羊,为了保持平衡,A就必须选择杀死一只羊。但是去年冬天,特别冷,A没有足够的羊毛来取暖,B与C也拒绝帮助,毕竟——我只有这么多的羊毛,给了你,我也会冷的啊。于是,A拒绝杀死自己的一只羊来保护牧场的平衡。由此,产生的两种结果:

一,BC强制杀死A的一只羊,保持每家的数量相等,但是,这样的结果,三人都会受伤,从而无法照料羊群,使生活陷入囧境,甚至有丧命的可能性;

二,BC也决定不再杀死家里的羊只来保持与最初的相同数量。

由于羊群增加,牧场超负荷运行,越来越贫瘠。ABC三位牧民谁也不会想让自己羊群的数量恢复最初的数量或者是减少以达到牧场的最好状态——为什么要这样做?A退步,BC只会嘲笑他是傻瓜,甚至是扩大自己的羊群抢占A让出的那一部分。这种反常态的设想,让人们无法接受,但是他所给出的依据又让人不得不信服。自私的基因是人们无法看见的而让人们无法理解,要让人们相信无法眼见的事实是一件极为复杂与漫长的事情。

 

人们习惯于寻找事物的根源,来理清事物的头絮,于是动物学家们颠覆了我们对动物世界的印象,每一只动物都会为了繁衍而努力地生存,甚至是组队抢对雌性,这是从出生就带着的本能,那么是谁在操作这些行为?基因给出了最合理的解释。在很多的故事里,人们都在寻求着长生,于基因而言,它的长生就是繁衍,基因为了存续下去,总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前提进行思考与决择。

 

这又想起了杨朱的一毛不拔”。生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杨朱他倡导的“为我”、“贵己”、“贵生”学说中的“为我”恰恰是基因自私的最好表达。如果这个思想真的是错的,为什么会倔强地存在着,即便是成为一个贬义词也没能消除杨朱的原意?

 

生命的轮回里,孩子继承的最重要的东西便是对物品的占有,即便是父母多次告诉他,要懂得分享,要博爱,他们依旧会固执地认为,我的东西就是我的,亲如父母也不可以在他没有允可下拿走。很多人会说这样的孩子很自私,可这并非是孩子自私不懂事,而是天性如此。要纠正这些行为,需要什么呢?

 

穷则变,变则通。依旧是上面牧场的那个故事:在面对越来越差的牧场问题,A决定更换一种产毛量更多的十只羊来解决缺牧草不足的问题,在收获时,十只羊的羊毛不仅能够解决A的冬天取暖的问题,还能从别地换取更多的生活物品。B与C见状,纷纷效防,因未过渡放牧,牧场也将渐渐恢复往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4-3-11 18:33:53编辑过]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妖·气⑩足
  2楼 二褂高级  352帖  2016/12/19 22:05:00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0 届 海豚 糖小沫 一遇倾心 与子成说 可恋不可说 可遇不可囚 若只如初遇 遇语还羞 亭亭遇立 静胡沙
  发帖心情 Post By:2024/3/11 12:17:50 [只看该作者]

杨朱主张是“贵己”、“为我”。所谓“贵己”,是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即顺乎人类自然本性;“为我”则指行为应以个人出发。杨朱发表其思想时,各国诸侯为扩充王族领土而发动战争、驱策庶民以保王族利益,他认为这有违人性,非治天下之道。他说:“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1]

杨朱的贵己说,主张追求个人独立,冲击当时的君权思想,他的一毛不拔论逐成为批判对象。孟子在《孟子·尽心篇》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后来韩非亦批评,杨朱“不以天下之大利,易其胫一毛”。

在小说中,一毛不拔成为成语,形容自私行为。《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即使到了近代,这句成语仍然经常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如《文明小史》说:“杨是一毛不拔的,也只会混在里面,白吃白喝,只要对己有利,要其命也可,只要对人有利,要其毛也不。”[2]

正确理解一毛不拔的思想,须先了解语中潜词,“拔一毛以利天下(而害己),不为也”,杨朱思想在汉朝后趋势合流为广义道家思想一脉,如与《阴符经》相辉映,有“恩害相生”的内容于义颇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