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时候就看过《三国演义》,但是奠定我对三国时期人物印象的应该是光荣的《真三国无双四·猛将传》。
大概是因为接触真三的时候,是我真正以自己的意识和标准去思考角色与剧情的时候。不用去背书中的标准的答案,也没大范围接触网络,被别人的意见带着走。
尽管无双已经成为割草游戏,真三4的剧情还是非常适合了解三国人物。可以说它的人物形象偏离史实,充满了日本人YY,四场战役讲一个武将的一生的展开方式还是会帮助人快速记住这些人物形象。诸如徐晃、凌统、张郃这样的冷门人物,还是从真三种有了初步的印象。
也许,贴标签才是最快构建人物的窍门啊。张姐姐的蝴蝶形象虽然胡扯,却着实便于记忆。
最近,在玩357,一不小心下了英文版。我发现,光荣的初心就不是讲好中国故事。而是,用日本人的方式讲一个便于英语国家理解的三国故事,然后把游戏卖个他们赚钱。
或许,越来越割草化的时候,这个游戏的受众就不是专业的游戏发烧友。而是面向小白和手残党,发烧友已经卷成红海了,降低门槛让扩大受众范围才是他们的目标。
这个时候,游戏剧情是否还原,机制是否硬核还是他们考虑的第一要素吗?
抛去原教主义,将真三当作一个全新的故事看,它讲故事的方式合格的,用来入门了解三国,刚刚好。
从接触真三后,喜欢吴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习惯形成后,是会选择性的接受史料的,《三国志》的零星记载被当作他们真的是这样角色的背书,而忽视其他史料。
人性是复杂的,政 治人物尤其如此。复杂的利益纠缠,多重的决策博弈,史书上只落下”升堂拜母“、”国士之风“、”何患无人“数笔。
喜欢武侠的我自然地带入豪情烈胆这样的人设,可是千年之前的些人,他们是国王、是家主、是族长、是派 系领袖;这些人的手下怎么可能让他们像任侠一样行事。
人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少年时还相信英雄可以造就局势,现在却知道违背人性规律的决策者,活不过一一轮的洗牌。
可是呀,听到游戏里那一串清澈的铃音,我还是想去相信,在那个瞬间里,他们真的生死相托过。
是孙策通过大桥转诉周瑜:”勿负你我相知之雅“
是逍遥津时甘宁引弓射敌,与凌统并肩死战。
喜欢吴国,应该是喜欢他们身上属于人的个性。不用去成就什么魏武霸业,也不用做什么道德模范。只是作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去喜、怒、哀、乐。
看呀,那个将军喜欢背银铃,升锦帆。
看呀,那个少年已经成为至尊,却还是会堵门撒气。
我想,我天生就是个人主义的。不喜欢被教化,喜欢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判断。吴地,对我来说从来不是吴侬软语这样的宣传元素。
而是,长江之滨渔家女的愤然一跃。不被礼法束缚,不被生命牵累,只遵从本心的那个选择。
你说这种自由主义是吴文化吗?似乎不是,但好像又是。
比如,足够散装的江浙;以及,一次次落点在个体上的高考作文命题。
从三国到如今,时间已经太长。很难考究如今的吴越之地的文化究竟收到多少孙吴的影响。我自己是很想给孙权”磕“一个的,开发江南,开拓交州,寻找夷州。
前段时间去皖南,在徽州看见贺齐的雕像。尽管征讨山越这内牵扯了吴国派 系的斗争,可这种系统的南部开发,确实催化了整体的发展呀。
而且,作为一个博弈论爱好者。那个精准算计,制衡各种派 系的孙权,更萌了好吗。
始于个性,惊于能力。少年时认为制衡是唯唯诺诺,在阴沟里算计人心。学得多了才知道,所有政 治人物都是天然的完全理智人。他们的决策都是在自己已知信息下的最优解,刚好,我又很喜欢理性主义。
现在告诉我陆逊与孙权之间没有儒生拜将,没有生死相托。那便没有了吧,二宫争斗时的那一场博弈正好满足了一个算学爱好者的脑内推演。
找到最真实的数据,建立最接近的模型,做最大似然的推演。是现在我对于历史的偏好。我也可以如机器一样去当个完全理智人,做最精确的推演。
可是呀,没有偶像光环,却不代表没有初恋情节。
如今问我,喜欢吴国是因为理性还是感性?
我只能说——都有吧
----4月2日更新--------
有时我会想,如果我的无双之旅不是从4代 开始,我还会那么喜欢吴国吗。几代剧情看下来,我还是觉得4代吴国群像做的最好。好在哪里呢?真到你可以联想到你身边的每一个朋友。
昨天去重刷4代的MV,有一个画面,陆逊第一次登场去找吕蒙报道,吕蒙扛着枪在带士兵训练。陆逊过来,他友好亲切地欢迎了新人。在现实里,你很难成为将军统帅,但你肯定会有一个带自己入门的学长,一起吵架的损友。
可以说甘凌蒙逊4人组就是当代大学生宿舍群像了。还有隔壁的策瑜学长组跟双乔的校园恋情。
354对吴国,是在描写具体的人和互动,而非宏大的英雄形象。没有吴王荣耀、永固江东。只是因为你在这里,所以我也在这里。最好的朋友在的地方,就是我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或者,我就是喜欢用这样的个人弧光去消解宏大叙事吧。
光荣一直在做这种少年之间的群像,蜀汉的二代们也延续了这种友情描写。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带入不进去,或许是因为过于青梅足马,所以人设趋同了。你能区分:关兴、张苞、星彩、鲍三娘吗?除了造型不同,蜀汉的二代们是没有人物底色的。
而周瑜、孙策、甘宁、吕蒙、陆逊都是历史上有形象的角色,他们有各自的底色,再刻画他们之间的友情就有分辨率。明明他们性格那么天差地别,还能在一起玩的那么嗨。
其实无双后面几代对吴国的刻画也淡了。如果我从6代入手,不一定会喜欢吴国。过于流水线了,少了小细节的互动。
也许是354的时候新加了凌统,当时专门雕琢了吴国的剧情。所以354的甘凌友情特别好带入啊。我永远记得困难难度凌统,一个人在那里硬刚张辽,其他武将不停败退的时候,甘宁突然登场的时候那种安慰和激动,突然就有力气了,可以把张辽打死了。后面到甘宁传剧情,还有凌统反过去支援甘宁的。
这两个人互损互救的CP感一下子就立住了。后面几代同样的剧情,用更好的画面展现出来,就没有代入感了。
一切工业的人设和爽点,都会被更爽的工业糖精和刀子代替。
唯有真实的人性,值得一次次回忆与阅读。这就是名著与文章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