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即便已不看童话多年,依旧会想起少年时的情景。
其实,少年时,家里比较穷,只要吃饱就是件幸福的事,又怎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些看上去很美好的书。生活的艰难,使得后来接触到童话时,对其中的故事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不相信,故事可以那么美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那样幸运到几乎让人嫉妒的公主们和王子们。
有意思的是,多年后,一些人开始重新解读安徒生童话。他们用另一种观点去理解所谓的童话,于是诞生了黑暗分支。在分支下,所有的美好都被打破,撕开表象,一切只剩残酷。
我不想去评价此类的理解,毕竟,当故事被写出来后,理解是读者的事。那句“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解读可以千变万化,哪怕脱离了作者本人的意图,也无法被苛责。
这个话题似乎沉重了些,那便说说另一个“童话”。
2005年,马来西亚籍歌手光良发行了一张专辑《童话》,其中的主打歌就是《童话》。这首由光良作词、作曲的歌曲,一经发行,就大受好评。在当年和次年,歌曲获得了数个奖项。
虽然光良写这首歌的初衷是“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童话”,但在初听这首歌时,是无法将他想传递的信息和歌词联系起来的,毕竟,这首歌的基调有些哀伤。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童话的美好。在大人的口中,在那些儿童读物里,童话是明亮的、鲜艳的、温暖的。可这首《童话》却是蓝色的、忧郁的。但要说它不童话,又是不对的。虽然它的基调有些沉,可在沉的同时,带着一线光明,还有坚定。
所以,虽然我并不是很喜欢这首歌,听得也很少,但不能否认,它是耐听的,也是动听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街小巷都充斥着这首歌的声音。在我被迫听了不知道多少次后,我都能记住它的旋律,记住它的歌词,也记住了MV里弹钢琴的光良,还有抱着恋人奔跑的身影。
近二十年过去了,这首歌依然被无数人喜爱着、播放着,由此可见,它的流传广度。
实则对于音乐,每个人的喜好差别很大。于我而言,只要能打动我的,不管是流行还是民谣、摇滚等,我都可以接受。
对于光良这个歌手,等我开始了解他时,无印良品已经解散了。95年组团,99年宣布要解散,2000年发行最后一张合作专辑,此后二人单飞,各自发展。这是很多乐队的最终归宿,即便理由各不相同。
作为听众,或者说乐迷,我想,唯一能做的便是祝福、尊重。我们都不是当事人,自然不了解其中的事情。有时候,哪怕这个决定突兀得令人震惊,甚至难以接受,终归那是当事人的决定。
至于童话,不管是安静地出现在书本上,还是流淌在音乐里,在诞生时,它们所肩负的使命就是与读者、乐迷见面,而其后的发展,已经不受它们本身的约束与控制。喜欢与不喜欢,都是读者、乐迷的心情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