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倒回到四年前,也就是2019年的6月份的某一天。对于《五月吧》来说,你只是一个新人。而我,来《五月吧》,作为《浮红掠影》这个诗歌版,是我必去的地方,会随机发发一些新作或是旧作。若是兴之所至,也会静下心来读读版面上一些诗歌。那天,有缘的读到了你的诗歌《探触》外两首。当年临屏读罢,便觉得能在一个非专业性诗歌论坛里读到如此荡气回肠的诗歌而兴奋莫名,加上对一些句子新颖的表达,便立即打上了如是回复:“嗯,你这语言风格,让我想起了一个旧友。写的不错。赞!多写多写,诗坛必有你一席之地。”
现在重新想到这个片段,老脸发红。那回复,有些自拨了,有点自诩为前辈鼓励后辈的说教之嫌。
《探触》这一首小诗,写的极为清新,将一个女子对一份真情的期盼,透过文字绘画的栩栩如生!“东风”打翻“胭脂”被“枯枝捡到”的诉说,何其鲜活啊!而接下来的“心事”隐藏于“南山”等“书生”来“呼唤”的叙述,不仅仅形象生动,而且通过一个曲故的巧妙运用,以象征着《题都城南庄》书生邂逅佳人的美好片段。结尾节,更是结的情趣盎然!一扇门紧闭着的一场春事,“打开”或是“路过”来决定结局是一场劫难还是幸运。
而除了《探触》这首主诗,其他《写诗》和《这条路》这两诗,同样写的晶莹剔透,亮晶晶的句子把细腻的情感,委婉的诉求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从此,我把你的名字不着痕迹地雕刻进了心里。同时,也把你未知的容颜画进了心里,一边着色,一边思索着,这该是何等钟灵毓秀的女子,才能写出如此灵气洋溢的诗歌呢?
再后来,时间又过了一年多,来到了2020年11月份。你发了一组《冬念》的小诗,其中第一首《沐雪》让我记忆犹深。还记得吗?当时我是这样回复:
“与其说是《沐雪》,不如说是一个关于守望的故事。
这首小诗,简短的三节,通篇不着一个情字或是思念之意,却透过文字构筑了一个个画面,连串整个画面的却是一个姑娘深深的思念和一份痴心不改的守望。
欣赏这轻灵的表述,更为欣赏的是这一份痴而不伤的情怀。”
从首节的叙述下雪前事物的景观,到二节里描写叶落的景象,最后写实般描写雪落下来的模样。首节是铺垫,二节也是铺垫,三节也没有刻意升华的痕迹,但所有的这些仅仅是为了衬托结句:后来,融化在一个姑娘长长的睫毛上。最后这句质朴简明的描写,却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一句,写活了”守望“两字。
时间晃啊晃,就一路晃至今日。由诗及人,再由虚拟的影子走到今日,就这么真真实实地走进了我心里。
于我而言,你是跌落尘世的精灵,而我是幸运能走近捡起的那个人。能一路陪伴而行,是我的福份。
今天的青树,算是我自认为另辟蹊径的一种写法。末了,我想虔诚的说:“去年以来,我一直心揣感恩,枕着你的温柔和相知入梦。也愿我的一举一动包括一些不成熟的文字,都能成为你生活里烈日下的绿荫。”
谢谢方姑娘
喝杯茶再走哦
谢谢小鱼!
也祝福你们!
嗯嗯,大树底下好乘凉
嗯嗯,大树底下好乘凉
绿荫,适合句芒
哎呀,怕有自暴之嫌,得改动下,现在似乎不能贴全诗出来
我看到了,你把她描绘完了,是跌落尘世的精灵。
谢谢告知。
可是一改,那个小红花的标志都没有了
只有任错误一直存在那了
绿荫,适合句芒
对啊,写时无心,没想到有这效果。太谢谢你了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