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也就是说,自立冬起,水可成冰,地可冻结,雉不多见,皆因入水为蛤。第三候虽无稽,一、二候却丝毫不差。
立冬,冬之始。历经秋收之后,温度逐渐下降,万物进入休养之态。实则,即便同为立冬,南北方因地域之差,气候、温度等迥然不同。九月下旬,漠河已降下今年的第一场雪,而我所在的城市,至今气温最高时仍有二十度以上,而最低时也有十度左右,可谓一日之中,历经春秋。
说起立冬,倒让人忆起宋代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细雨迷蒙,骤然生寒,庭前花木,半青半黄。
前阵子连下了几日的雨。四季之中,最不喜的便是冬日的雨。幸好,立冬尚未临,此时之雨还属秋雨。春雨温柔缠绵,夏雨骤然来去,冬雨凄冷寒凉,而秋雨,一半细腻如丝,浸润每一处田野山角,一半萧瑟婉转,欲语还休。与其它三季相比,秋雨似乎蕴含了更多的色彩与情感。季节赋予它收获之喜,却又令它风扫落叶、侵寒有霜。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小春方去,冷暖变换,不知何处,竟绽梅香。
若然要讲梅,大抵能脱口而出许多诗句,由以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最熟悉。林逋的这一首《山园小梅·其一》,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梅的气质、风姿,凸显其高洁端庄、幽独飘逸之美。
大抵冬日之中,最负盛名之花便是梅,是以梅就成了冬日必赏之花。离家不远处便有一条梅道,不过百来米,交替种了红、黄、绿、白四色梅树。每逢冬雪,定要学古人踏雪寻梅一番。
但若要我列出所见最美,那大约是多年前于一座老山之上偶遇的一株。时值午后,在羊肠小道之上独行。四周极静,落叶满地。阳光穿过四季常青树的叶片缝隙,稀稀疏疏地光点跳动。转角之后猛然抬头,那一株就突兀地撞进眼帘。
白墙灰瓦,岁月斑驳,红梅怒绽,惊心动魄。
此后心心念念,不忘。见再多,都不敌这一株。但又不敢复去,怕惊扰彼时时光中的它和我。
今日天气晴好,一切都笼于阳光之下。小区外的那一面蔷薇与玫瑰墙,依旧有零星的几朵还未完全败去。银杏已渐渐变色,此时半青半黄,看来还得至少半月之久,才能欣赏那幅黄金满地之景。鸟鸣清脆,静立河边,秋仍在,萧瑟未始,倒叫人生不出半点惆怅忧伤之心。
罢了,早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又何必自苦。
翻阅日历,本月七日是为立冬,查询发现那日该是一个晴好的天气。虽家中并无立冬吃饺子的习惯,身处不南不北之地,倒也可以吃几个应个景。
如此,秋去冬来,日渐寒凉,天南海北,各自安好。
以下是引用文泰来SF在2024/11/2 16:10:38的发言:
这么会写,不拿杀刺可惜了
最不爱拿身份了。
以下是引用文泰来SF在2024/11/2 16:16:08的发言:对我来说也是,游侠轻松
咦,发现你居然和我同一轮接的帖。不同的是,我接的黑白双帖。
以下是引用扫地僧SF在2024/11/2 16:17:56的发言:
咦,发现你居然和我同一轮接的帖。不同的是,我接的黑白双帖。
538欠你一个刺帖,想当年,我三贴傍身
以下是引用文泰来SF在2024/11/2 16:19:30的发言:538欠你一个刺帖,想当年,我三贴傍身
同轮的刺帖被你占了名额,四舍五入,等于你欠我一个刺帖。
以下是引用扫地僧SF在2024/11/2 16:20:27的发言:
同轮的刺帖被你占了名额,四舍五入,等于你欠我一个刺帖。
大笑:好帖啊好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