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授予金马的理由如下:
母亲是一个神圣称呼,不一定有血缘关系。我被这句话震撼了,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比较而言,这篇构思相对用心,故事情节也很完美。
==============以下为正文部分=============
母亲这个题目好像从小学就开始写,已经都不知道写什么好。一般就是歌颂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精神。
但,是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是那么伟大,值得歌颂的呢?《安家》里面,房世锦的母亲,《都挺好》里苏明玉的母亲,《欢乐颂》里樊胜美母亲,现在几乎都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把女儿变成一个扶弟魔的母亲是一种自私且无见识的母亲……
母亲这个词在北方称“娘”,南方叫“妈妈”。
记得大家也经常把那些德高望重乐于慈善的女性称“妈妈”,比如“邓妈妈”、“宋妈妈”、“彭麻麻”……
这里我就想起很多年前看的一部斯琴高娃演的电视剧《娘》。
故事的背景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到文革时期及以后。斯琴高娃扮演的这个“娘”也代表了革命老区千万个母亲。
这个故事应该是描写“沂蒙红嫂”可歌可泣的母亲形象。
有关颜色的部分我就不想多说,我只是从这个母亲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女性伟大的形象。
“娘”在丈夫出去革命以后,留下他一个人在家,在那个风腥血雨的年代,一个底层的女人带着子女本身生活就很艰难。她却收养了孤儿,而且他的子女有的投身革命后牺牲,有的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去世。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还不是这些。
而是她把媳妇当作女儿,为她们再择良婿。把女婿当做儿子,再娶妻子。
不管世事多变迁,生活多艰难。他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慈爱的母性。一直保持着七对儿女婚姻家庭的完整,而且儿孙满堂。
最为离奇的是结尾,大年三十夜,院子里张灯结彩,一片红海。
“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连夜饭时,四十三个人,结果只准备了四十二碗饺子,数来数去,原来“娘”没有把自己算进去。
当孩子们把“娘”的那一份送到她面前时,才发现她安静慈祥的闭上了眼睛……
在一片红海之中,孩子们不是伤心难过,而是无限的感慨和感恩,我认为这是故事的画龙点睛之笔。
“娘”的离去,就像高僧圆寂一样,双目闭着的样子,就像慈祥菩萨。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何况很多都没有血缘关系。
周文王有99个子女。而拥有众多子女并非男性的专利……
像“娘”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完美的吗?这样的母亲岂不值得赞颂吗?
母亲是一个神圣称呼,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故事看了很久,很多细节记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