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标准”一词,待人待物,各人各有标准。如若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标准,也被戏称为“双标”。然而,所说“双标”也只是表象之谓。究其根本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取决于你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回答性本善还是本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站在自己的标准作答,掀起的只会是无穷尽拥有不同标准的对手方的回应。
如果我们将论题看成即将形成的一种叙事,那会如何?
叙事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描述和解释。叙事的传播和影响可以干涉到人们的行为和决策,进而影响经济生产活动。
这种影响力会不会比论题本身更具有诱惑力,更能令人们在叙事语境下努力地输出不同标准?一定是的。
当一个议题由议论语境向叙事语境过渡,必然产生利益攸关方,有了利益杯葛粉墨生旦便纷纷唱响。因此,相比起人性本善或本恶的论点,我更关注正反方的衡量标准的传播,会不会演变成一场叙事,会不会演变成一场虚假叙事。
到那时候,人们不会关心真相如何,不会关注双方的衡量标准,只会关注叙事。
这个论题,千年以来各家各派各学各说都有过持续的争论,其中一派,私以为可以叫做“补丁派”,他给这个论题打上了一块务实的补丁: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得不说,这块补丁打的漂亮,打的务实。堪称千年前的“实事求是”法宝。
从我个人所知的角度看,这则论题起起伏伏数十年矣,已经可以称为一种“长期叙事”,即使我们不能判断性本善或本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但是,基于双方论点的长期叙事是极可能影响一个个个体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能不能不要将这个论题炒作持续下去?能不能将人性论点退到不那么风口浪尖?突出人性论点的利益相关是哪些……
若将此论题变成一种预见性质的叙事,那么,有且只能有一种叙事结果,那就是人性本善。人性本善是地球村的各种文明所共需的基础土壤。世界文明不能承担另一种叙事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