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养老这个话题,在人类寿命达到永生之前,永远是一个无法平衡的问题,标志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
无所养,就无所依。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礼记·王制》
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的状态,毫无疑问可以作为其社会文明程度的刚性指标之一。而完善的体系和制度,是确保其达到“养老”这个动词目标的辅助性手段之一。
辅助和之一。
其实这事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人自古便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说法,但自孩童出生至去世,中国人就一直在为“别人”忙碌,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妻儿,也可能是其他的人。
这和其他国家是最直观的不同人生观。
与其他国家一样,二战后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各类商业保险等等都是各国采取的外部保障手段,但只是外部条件,而且是最基础的外部条件。
在拥有外部条件后,如何“养自己”才是最主要的手段。
心境是其中之一。
其实养老无非是一种心理状态,愉悦或痛苦。
年轻时候我们忙碌着,为数不多的人沉浸在自己的工作快乐之中,但绝大多数人是厌恶这种状态的。
退休后或者再年长些,那些年轻时候想去做但不能做或者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用它来陪伴自己。
读读书、旅旅游,或者干脆找个小院子养花种菜。
这种“为自己”的人生观,在生育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愈发会实现得容易起来。
外部条件的加持,决定了你会有多少实现的机会或者基础,但内心的快乐才是养老重中之重。
金丝雀的生活没有多少人会向往,反倒是土狗在田间地头的肆意潇洒,才是现代社会压力下很多人的选择。
内心的快乐会让人更加幸福,而养不仅仅是一餐饭、一口水,它是膝下子孙看见你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
即便没有优渥的外部条件,在合适的地方,有个合适的人,做一件合适的事情,才是我们真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