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书评歪解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出处《行行重行行》乃讲是离别情的,这一点问题也没有,所以本文作为读后感完全是歪解,只为絮絮而谈。
经常刷学习强国的同志可能都很熟悉文化自信,它由习总书记多次着重提及,但该词汇的产生却由来已久的,只不过近期才被大量使用了。
胡也好,越也好,其先祖历史的叙述中多伴随着与中原汉族不同的审美,如北方羌族的无弋爰剑被秦人追捕时一只狗的影子挡住了秦人放的山火,而南方的百越和三苗也都有公主嫁给战功赫赫的狗生下后代的叙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下王明珂先生的《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也并不觉得自己是狗的后代是可耻的事情,但在汉语中狗xx的却实实在在的是一句脏话,在当时,即时文化理解不同,人们不会因为别人的审美而改变自己的文化习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儒家文化世俗性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水平的对比下,会说汉话懂汉族礼节成为了部分少民有身份的象征,一部分少民因怕被嘲笑落后,甚至不敢公开穿自己民族的服装,不愿意公开吃自己民族的特色饮食。
记得有次跟我们的一外教聊天,问,你们田纳西有什么食物好吃,她说是披萨,我就嘲笑说这是意大利的,你们根本没什么特色么,她很自信的说,这是我从小奶奶就给我做的,有一个小姑娘的回忆。
我们经常赘述,说要文化自知才能文化自觉,要文化自觉才能文化自信,而真正自信不自信,按唯心来看,还是一个人的内心的事。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是我的人。
有人让我代为转告
说你,全错~~~
哟吼 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